编者按:曾几何时,一度辉煌的龙江农机制造业由兴盛走向衰落,巨大的市场被国外和省外主导并占有;曾几何时,广袤黑土地上盛产粮食,却不盛产农机。如何从“用”农机转向“造”农机,如何发展壮大黑龙江的农机制造业,让我省自己制造的大农机驰骋在龙江大地上的同时,走出龙江,奔向世界?农垦哈尔滨管理局探索并创建出联强共建的多赢模式,值得探求、学习与借鉴。
“一台拖拉机从底盘的组装到整车下线仅用15分钟,每天都会有30台的整装机车下线。今年的生产形势更好,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产量已经接近平时的两倍……”
在北大荒农机制造产业园区里,厂长助理陈全陪同着记者,一面参观着黑龙江雷沃北大荒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面介绍着这家企业和整个园区的发展情况。
作为垦区唯一一家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企业,该园区位于垦区哈尔滨管局所属的松花江农场,是省级重点农机工业园区之一,也是农场与依兰县共建的园区。目前,该场农机工业增加值占工业总增加值的90%以上,农机工业实现产值4.4亿元、增加值1675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91%、110%。实现销售收入近3.9亿元,同比增长90%。据陈全介绍,黑龙江雷沃北大荒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今年春节前就开始备战春耕。公司与总部及黑龙江销售分公司建立了一个信息共享渠道,及时将市场需求信息转为工厂的生产订单。公司将年初的生产计划由2000台调整为3000台。春节一过,他们便积极筹划组织生产,全力满足市场需求,为春播提供装备保证。目前,公司已经完成了2000多台的生产任务,其中1700多台已经运往了农业生产一线,为创造黑龙江粮食生产十连增提供源源不断的巨大能量与动力。
哈尔滨管理局党委书记金奎祥认为,松花江农场有条件、有基础,也有能力打造好农机产业园区,要把建设农机产业园区作为今后哈尔滨管理局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 那“北大荒农机产业园”究竟是个怎样的概念与构想?松花江农场打造“北大荒农机产业园”的基础、优势在哪里?本报记者通过实地采访对“北大荒农机产业园”进行深度解读。
与其临渊羡鱼何不退而结网
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机制造业也是全国发展最早、基础最好的省份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起,我省的农机制造产业历经了发展、衰退、恢复三个阶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农机制造产业体系。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和众多国有企业境况大致相同,我省的农机装备制造企业也相继遭遇政策、体制、市场与经营管理等诸多问题,造成一些企业纷纷倒闭、转产或被兼并。此后,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与磨砺,我省的农机市场已基本呈现出高端市场被国外大企业占领,中低端市场由省外大企业主导的局面。面对黑龙江农机制造业曾经的辉煌,看着眼下农机市场的广阔前景和诱人的“大蛋糕”,作为主要农机用户的黑龙江垦区,与其扼腕艳羡,莫如发奋一搏。
农垦哈尔滨管理局就是发奋一搏的先行者。他们看到,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更是农机使用大省,却不是制造大省。近两年,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机市场需求强劲,市场空间巨大,每年全省农机销售额都在100亿元左右。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科技的大力度推广应用,大马力机械将彻底改变传统耕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粮食产量,实现农业增产增收,职工增加收入,实现“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生活在现代化城镇里”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