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午,路路发跨区作业机收队6台收割机装上拖车,从河南太康县继续向北,下一站是山东省聊城阳谷县。
经过6个多小时的奔波,下午4点到达阳谷,在带车人的引领下来到西胡镇杜村。“他们年年来,作业区都非常熟了,今年多联系了200多亩地。”带车人李生说。
“现在跨区作业的钱不好赚了,机器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机手杨尚锋说,前几年在太康县差不多要割500亩,今年每台收割机割了不到400亩。“不过相对同地区的其他收割队,咱们还是不错的。”
“掌握信息是制胜法宝。”路路发跨区收割队所在的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张大生解释领先其他收割队的原因。“我们每年在麦收前几个月,都会组织大家跟全国各地农业部门、农场打电话联系业务。”每年三四月份他都要到安徽、湖北、四川、内蒙古、河北走访客户并签订订单和合同。“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拜访农机局和当地种粮大户了解需求信息。”走访回来,合作社根据所签合同和地区作业时间差异,制定出合适的收割线路和机器调配数量。
“跨区作业农机合作社或农机手除了事前签好订单外,作业时还要注意收集当地信息。”张大生说,现在各小麦主产区的农机化主管部门应农业部的要求都成立了“三夏”跨区作业指挥中心,及时为机手和农户提供信息咨询并解决问题,并公布了值班电话。“现在每到一地作业,通过当地政府或者上网,首先找到信息服务平台,记录下各类服务电话等信息,以便应急之用。”
“现在购买农机时,都要求把手机号码留下,以便机手及时收到农事信息。”杨尚锋说,机手们或者合作社理事长掌握了这些信息,可以少跑冤枉路,多割麦子多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