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央视《经济半小时》:三兄弟的麦收
2013-06-25   来源:央视-《经济半小时》   

  三、仅仅三天 麦客生涯画上句点

  尽管在这一天中不断地讨价还价甚至争执,但总得来说兄弟们还是很满意。挣的钱也比第一天要多。这也让经验并不丰富的兄弟三人多少有些兴奋。现在,兄弟们想得最多的,就是怎样踏踏实实地多收麦子多干活儿。

  郭村紧邻汤村,耕地面积18000余亩,是满城县农业种植面积最大的村子。第三天,兄弟三人准备到郭村碰碰运气。但是郭村的人却拦着车不让干,必须有地头蛇带路。

  为了能顺利在郭村找到可以收的麦子,负责兄弟三人这辆车的人也临时变成了郭村的人。可是刚来到经纪人替他们联系好的麦地旁边,老二梁光亮就发现眼前这片倒麦的严重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虽然郭村在割麦的价钱上明显要比汤村高出很多,可以付到7、80块钱,但因为三兄弟的车无法处理这种程度严重的倒麦,这些钱并没有赚到手,只能继续往下走。

  随后,一位村民找上了大哥,想让三兄弟把自家的地收了。但是没有经纪人的同意,大哥担心会重蹈其他麦客的覆辙,―收完麦子却拿不到钱,于是再三跟这位村民确认他们在郭村的经济人是否同意进行收割。

  而且这家的地倒麦了,大哥答应只能收多少算多少,村民答应了。尽管割麦双方对倒麦的处理方式意见达成一致,但事情的发展还是超出了三兄弟的预料。虽然大哥再三解释麦子有一部分会收不上来是收割之前双方就已经说好的事情,但这位村民执意要求割麦车再走几遍。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吵了起来。

  大哥告诉记者,这还不是遇到的最大的冲突,出门在外,总会有各种不如意。

  凌晨12点,记者突然收到三兄弟的电话,说他们经过商量决定夜里就离开满城回邯郸老家。当记者赶到三兄弟每天晚上睡觉的地方,两辆车已经准备好启程。和三兄弟一起的麦客郭海军告诉记者,他们明天也要启程了,因为几天一共才收了一百多亩地,再加上下雨,也没必要回老家了。几个人还给了张良东每亩地10块钱的提成。

  而梁家三兄弟自始至终站在黑暗里,不愿再面对我们的镜头。凌晨,天空淅淅沥沥下起了雨,再经过十多个小时,三兄弟就会回到他们位于邯郸的家中,结束他们第一次,也许是最后一次的麦客旅程。

  半小时观察:

  带着满身的疲惫,兄弟三人回家了。能看出来,第一次当麦客的经历,让他们感受最多的是生活的艰辛。这其中,收入的多少不仅取决于他们自己是否能吃苦,有时候运气和别人的脸色也同样重要。据测算,我国小麦主产区种植面积约2千万公顷,对麦客来说,这就是一个产值上百亿的市场。如果做得好,这一个月麦客的收入,完全抵得上他们打工大半年的收入。因此,兄弟家人齐上阵就成了不二的选择。但是,在这分秒必争的麦收大忙季节,收割的随机性、组织的盲目性、设备运转的稳定性等等,无不使麦客们倍感焦虑。看来,市场的健全和配套服务的保障,还需要进一步发育。只有做到了这些,机收的效率才能最大化,我们的农业才能真正进入机械化时代。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7939-1.html

标签:农机 麦收 兄弟 经济半小时 央视

上一篇:投资1.5亿农机制造项目落户绥化
下一篇:收麦人生存状态调查:1天吃1顿饭暴晒十几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