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客们在泥泞的稻田里收割
艰辛劳累的工作
一天工作下来,王梅经常累得连饭都不想吃。“收水稻还干净点,如果是收麦子,那灰尘大的,一天下来只有眼睛和牙齿是白的。”
早上6时,车队中所有人都已起床。简单洗漱后,大家一起在加油站旁的大排档吃了早饭。经过十几天的忙碌,到了7月中下旬,广东的水稻收割已逐渐接近尾声,但距广西稻谷收割还有两三天的时间。不过,李福治还是决定朝着广西方向开进,“路上有活就做点。”
顺着导航仪或记忆中的路线,李福治带领着车队尽量沿着有稻田的县道、村道朝着广西方向开去。行至高州市谭头镇五村时,正在路旁田里收割的村民招手拦下了他们。“村子里有几十亩地,能帮忙收吗?”
虽然双方语言有些不通,但这并不妨碍村民与麦客的沟通。很快大家就谈好了价钱,三辆履带式的收割机从车上卸下。
“本来前两天就该收割了,但一直等不到收割机。再等下去怕下雨,稻谷被打落,我们这才自己动手收割。”拦下车队的村民开心地说,“这下不用那么辛苦了。”
杨勇的妻子王梅拿着手机大小的GPS测量仪,绕着农田走了一圈,“1亩4分!”这台GPS价值800多元,绕着农田转一圈,农田面积会立刻由卫星返回到测量仪中,这也是麦客们经常使用的“高科技”产品之一。
王梅收好钱,杨勇就将收割机驶入田中。只见他站在收割机上,身体微微向前倾,驾驶着机器向前走;另一名工人邵彬则站在侧面谷粒装袋的铁板上,挂好了编织袋。
随着杨勇的“指挥”,收割机如同小坦克一样来回在稻田中穿梭,所过之处只留下短短的稻桩和已脱粒被打碎的稻禾。挂在机器侧面的编织袋开始鼓起来,邵彬一看装满了,便会示意杨勇停下来,将装满谷子的编织袋堆放到田中。
5分钟后,一块4分大小的稻田就被收割干净,一袋袋稻谷堆在田里。“这不算快的,如果地里不是这样的烂泥,还能更快,10分钟不到我们能收完1亩地。”罗英说。
与去年90元/亩的价格相比,虽然今年机器收割的价格涨到了130元/亩,五村村民黄森仍愿意采用机器收割:“我家有1.5亩稻田,如果纯人工收割,五六个人要割两天才能割完,请人的话大概要每人100元/天,天气又这么热,所以还是机器来收割比较划算。”
听闻有收割机来了,家中有田仍待收割的村民纷纷拿着编织袋围了过来,盛夏闷热而安静的村庄突然热闹了起来:村民们有拾稻穗、担稻谷的;有骑着摩托来看收割机收得是否干净的;有坐在田埂等着轮到自家稻田的;孩子们也享受起这份热闹,在大人的照看下跑来跑去……丰收的笑容印在每个人的脸上。
一天工作下来,王梅经常累得连饭都不想吃,车队里所有人都被太阳烤得黑红黑红的。“有时候在外面干活,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都没空停,只能找村民要些开水泡面吃。”罗英说,有时候村民会邀请他们到自家吃饭。“收水稻还干净点,如果是收麦子,那灰尘大的,一天下来只有眼睛和牙齿是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