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村信息化运营机制
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营”的发展机制,较好解决了农村信息化难以持续发展的问题。“信息直通车”工程组织成立广东村村通科技有限公司,坚持“聚焦三农,优质服务;市场运作,自我发展;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的原则,通过建立有效的运作机制和商业模式,实现企业有收入、农民得实惠的“双赢”目标。在提供优质“三农”信息服务和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市场运营主体与各专业运营商、农资信息和产品代理机构等合作开拓增值服务,获取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交易、投资融资等上游服务费,以及其他信息服务收益。
建立“三网合一”的农村信息服务模式
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实现了天网、地网、人网的“三网合一”,较好解决了农村信息服务模式单一、渠道不畅通的问题。“三网合一”机制的核心,就是提供多样化、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方式。通过“三网合一”机制,“信息直通车”工程因地制宜地发挥各种信息服务方式的作用。在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农民拥有电话、手机甚至电脑等工具,“信息直通车”工程就直接通过手机短信、网络、语音电话等方式让他们获得最快最直接的信息。在欠发达地区,由于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农民本身的教育程度也较低,“信息直通车”工程就更加注意发挥信息站和信息员的辐射和帮扶作用,依托信息站开通电脑网络和视频终端,利用信息员、报刊、宣传栏、广播、宣传单等农民易于接收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务。
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积极推动涉农信息在广大农村低成本、高效率传播,提高了农民收入、农业效益和农民素质,初步走出一条以信息化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子,已经使2000多万农民获得收益,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推广了新技术。如惠州石湾镇200亩马铃薯种植田,采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平均亩产增加了500公斤,为种植户增收20多万元。
发展了新产业。如兴宁市养蜂户众多,他们通过“直通车”工程引进外来投资,开发出蜂蜜养生酒、蜂蜜灵芝茶、蜂蜜溪黄草茶、蜂蜜板兰根茶等新产品,提高了蜂蜜附加值。
开发了新市场。如蕉岭县通过“直通车”工程带动下,成立了蔬菜协会、养蜂协会,将产品销往港澳市场。
培养了新农民。如四会市下布村通过信息直通车活动中心,为种养大户免费提供上网操作培训,已培训专业户500多人次。信息化优化广东三农发展成效显现。
(本文节选自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佛山市副市长刘炜在研讨会上的演讲,文中标题为编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