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晓东
本报通讯员 李代龙 晏家旺
9月24日上午,记者见到许万友时,他正坐在田埂上,眯着眼睛望着田间来回耕作的旋耕机若有所思:“我正在盘算呢,种上20亩双低油菜,肯定比种水稻更来钱。”
62岁的老许是商城县双椿铺镇宋岗村人,地地道道的农民。2008年他承包了60亩农田,动员两个儿子和女儿、女婿一家人齐上阵,成立了友信农机合作社。几年下来已经拥有20余台农机,流转了1500多亩地,今年又扛回了“亿科家庭农场”的牌牌。
推开亿科家庭农场的院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层层堆得老高的稻谷,还有20多台插秧机、旋耕机和收割机。摸着这些“铁牛”, 老许一脸自豪:“自从有了这些‘老伙计’,我的1500亩稻田就再也用不着人工收割,脚不沾泥就能收获100多万斤粮食。”
“从插秧到收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成本降了下来,人力也解放了。”老许掰着指头给我们算起了账,按时下人工收割成本每亩100元计算,光这一项每年就可以节约10多万元。农忙时节,老许的两个儿子和女婿会带着一帮“稻客”,开着农机奔赴江苏、浙江、湖南等地收割,一趟跑下来,每台农机能挣10万元左右。
走进老许的家,就像进了一个“兵工厂”,各种修理器具一应俱全。老许的儿子许建华介绍说:“俺家是附近几个县的农机修理中心,家里的农机坏了自己修,还能给别人修机械盈利。”
“俺爹看我玩QQ上面有个开心农场,非要在家门口也弄一个。你瞧这一块块稻田,一方大池塘,还有成群的鸡鸭,真跟开心农场没啥两样!”老许的女儿乐呵呵地说。
老许家门外,碧波荡漾,杨柳轻拂,荷叶田田,宛然一幅江南水乡的景象。这片近30亩的水域,是他承包的鱼塘。“年初投放了一万尾鱼苗,年底收入肯定要翻番。”老许笑着说。
“农场从成立到现在投入了200万元,我还准备扩大规模,明年再添几台机械,搞水稻、油菜、紫云英规模化种植,把鱼塘、果木、养殖发展起来,以后农场的风光会更美!”说起未来的发展,许万友滔滔不绝,“国家鼓励搞家庭农场,这现代农业不但有干头,有赚头,将来更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