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伊少军记者曹梦南)秋收时节,走在公主岭的田间地头,到处可以看到农民的笑脸。在科技的推动下,公主岭市又迎来一个丰收年。这是自2004年以来,公主岭连续10年实现粮食增产。
在刘房子街道山前村高光效玉米种植基地,十几台大型机械正在收割。村民薛耀辉告诉记者,村里成立了农机合作社,拥有大型收割机22台(套),全村600公顷土地全部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今年合作社土地流转面积达612公顷,有300公顷耕地实行了高光效种植。由于种植方式适合,玉米不倒伏,籽粒饱满,不秃尖,每公顷产量可达1.5万公斤以上。
“秋收已近尾声,粮食丰收已成定局,预计全市粮食产量将增产10%以上。”市农业局农业科科长孟繁强兴奋地说。
“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注重质量,增加总产。”年初,公主岭就确定了粮食生产的主攻方向和具体措施。把住良种关。春耕开始前,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了玉米主推品种,并大力进行宣传,保证良种优质率达到100%。狠抓增产技术集成。赤眼蜂防螟、测土配方施肥、农田统一灭鼠、等离子处理玉米种子等技术集成应用,全市20%以上的耕地都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比去年提高12%。推进粮食高产创建,落实好高光效示范。全市共建设55个粮食高产示范片,面积55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