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22名农机能手4台收割机上一决高下
2013-10-30   来源:苏州日报   

  4分45秒,“吐”出一千斤稻谷

  昨天参赛选手在首届联合收割机操作技能竞赛上进行水稻收割。  □记者濮建明摄

  苏报讯(记者 顾玲)手握方向盘,脚踩油门,只要4分45秒,6分田稻穗“变身”1000斤稻谷。昨天,苏州市首届联合收割机操作技能竞赛在吴江北联村科技农业示范园内开赛,22名农机能手各展技能,进行激烈比拼。

  稻田里,金黄色稻浪随风起伏,4台“久保田”联合收割机一字排开。裁判鸣哨后,联合收割机快速来回田间。随着一阵阵机器轰鸣声,金灿灿的稻穗被卷入机仓,完成收割、脱粒、扬谷等多道工序,“吐”出来一袋袋的稻谷。“驾驶联合收割机看着容易,其实非常讲究技术”,市农机管理处负责人谭建林说,稻田里高低不平,机手们必须在左右摇晃的情况下稳住方向盘,保持匀速直线前行,全凭眼力和手力。

  记者注意到,联合收割机驾驶舱内有5个手柄,分别用来操控驾驶方向、脱粒等,机手要根据收割进程随时切换手柄。一位参赛机手告诉记者,在驾驶机器的过程中必须集中精力,根据机器的轰鸣声来调节速度,如果机器发出沉闷的声音就表示“吞”入的稻穗太多,影响脱粒。

  据谭建林介绍,我市从1987年开始引进推广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收割水稻,目前全市共有各种高性能联合收割机2718台,其中,最高档的联合收割机单价为34.7万元,1小时可以收割6―8亩稻田,并且一次性能完成收割、脱粒、扬谷等多道工序,比人工作业提高效率上百倍。此次比赛从全市2000多名联合收割机操作手中选出了22名选手,组成了8支参赛队伍,分别进行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比赛。在实际操作技能比赛中,评委们根据速度、直线度等8个项目进行综合打分。

  谭建林说,田地翻耕、人工插秧、水稻收割俗称“农业生产三弯腰”,是农业生产中劳动强度最大、最辛苦的三个生产环节。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目前,全市水稻种植面积124万亩,小麦面积104万亩,其中,水稻、小麦机种水平分别达到92%和87%,机收水平均接近100%,95%的水稻实现从种到收的全程机械化。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7380-1.html

标签:农机 收割

上一篇:农机合作兴农富农
下一篇:1800万台农机掀起“三秋”生产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