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
机械化需品种、栽培、管理、收花全程协调
张永山说,要解决棉花生产中的降成本、稳面积、提单产等需求,就必须把农机与农艺棉花株型育种等结合起来,棉花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要相互协调。
因此,在河南安阳全国机采棉现场会上,还展示了早熟适合机采的常规抗虫棉新品种“中915”等。中国农科院棉花所博士李亚兵说,该新品种铃期短、吐絮早而且集中;结铃性好、棉桃果枝始节高且分布均匀、果枝较短、植株紧凑、叶片较小、对脱叶剂敏感,落叶干净彻底,由于在早熟性、丰产性和纤维品质等方面非常突出,易管理,适合全程机械化。
“传统大田灌溉亩均用水500立方米,棉花示范田膜下滴灌技术亩均用水仅200多立方米。”李亚兵说,配套的膜滴灌技术使机械化种棉经济和生态效益更高。
目前,我国西北内陆的棉区棉花种植连成了片,已有600万亩左右的机采棉面积;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棉花种植相对集中,一个种植户种植面积可达几十亩甚至上百亩,这有利于推广棉花机械采摘;新疆机采棉的生产管理技术近年来发展得较为成熟,黄河流域机采棉管理技术也基本形成雏形。对此,在农业部行业项目和棉花产业体系的资助下,中国农科院棉花所以建立了棉花机械化采收示范试验基地,通过筛选新品种、明确关键性栽培技术措施、农机农艺融合等方向,初步探索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
“传统人工整地、播种、灌溉、采摘等已不适应当前棉花生产的发展。我们必须适应新要求,切实提高棉花生产机械化,特别是采收环节的机械化作业水平。”李付广说。
■ 延伸阅读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2012年我国棉纺织品出口2625亿美元,占总额12.8%。
1850年,美国开始研究采棉机开始,至今已有150年历史。1973年,美国采收棉花已经全部机械化。目前,国内市场上的采棉机主流产品是美国迪尔公司、凯斯公司和贵航集团生产的水平摘锭式采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