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维修人员在对收割机割台和底盘进行保养维修。
如果说规模经营与农业机械化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专业化农机服务就是他们共同的剪影,特别是随着家庭农场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提升,如果不能及时认识这如影随形的辩证关系,势必会影响新型职业农民的尊严和体面的生活。农机“三包期”之后的维修服务,一直是农机行业的一大难题。
2013年,上海市松江区率先探索农机4S店的专业化服务模式,上海其他区也紧随其后。然而四年时间过去了,农机4S店的模式并没有在上海其他区有效开展起来,那松江的农机4S店运行情况如何?近日,记者前往国内首家为农机提供专业化维修服务的合作社——上海宏烨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探究竟。
市场呼唤农机专业化维修服务
走进上海宏烨农机专业合作社,室外水泥地上整齐地停放着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农机,维修人员在仓库和维修车间里忙碌着,所有人的工作服就像刚从水里捞上来似的。合作社理事长何文彬同样满脸是汗,湿透的白衬衣整个儿贴在他的身上。他告诉记者,合作社共有15个工作人员,一年忙到头,10个专业维修人员更是连轴转,只有过年时才能休息几天。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家农机专业维修服务商,宏烨农机专业合作社每年过完年就得安排农机维修保养工作,4、5月份要应付抢修,特别是近两年,农场主的农机保有量提高之后,合作社就更忙了。
记者通过松江区农机管理所所长陈勇了解到,该合作社承担了松江地区所有农机的专业化维修服务的职责,合作社从2013年的1个人发展到如今的15个人。
何文彬学的是农机专业,从学校毕业后就到松江区农机服务推广站工作。2013年,松江区探索政府提供专业化服务设施场地、合作社自负盈亏为农机提供4S店式服务的模式时,何文彬毅然吃起了螃蟹,通过公开招投标获得了组建松江区农机维修服务中心(农机4S店)的机会,成立了被誉为“全国首家农机4S店”的宏烨农机专业合作社。
何文彬一直在农机领域摸爬滚打,虽然政府提供了设施场地,但他也知道农机专业化维修服务是个微利行业,更何况,“三包期”内的农机维修由厂家或经销商提供服务,简单的农机故障农机手自己也能修,普通的乡村维修店虽然条件简陋一点,但乡里乡亲的总能消化掉一部分市场需求。
“到合作社做专业维修人员工资不算高,但是稳定,工作环境也好,几年下来我掌握了不少技术,看着一台又一台机器在我的手里恢复了功能,蛮有成就感的。”泖港镇田黄村的农机维修高级工顾国弟说。
顾国弟也是个老农机,从1984年起进入村农机服务队,一干就是20年,后来进入一家农机合作社,最后加入了新成立的宏烨农机专业合作社一直干到现在。合作社其他几个维修工的想法和顾国弟如出一辙,他们都有多年农机维修的经历,有的是个体户,有的开过维修店,虽然到企业打工年收入也能挣个五万元左右,但是他们还是愿意聚到一起,做快乐的农机维修工。
何文彬认为,现在的农机是现代化设备,如果维修工仍然单打独斗,不是把生意拱手让给了厂家,就是眼看着邻里乡亲要承担较高的维修费用,甚至会耽误农时,而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大型维修工具,农机维修工经常在一起接受培训或者探讨技术,提高了维修效率,又保证了安全,何乐而不为?
农机维修的特点是大修进店、小修找点、抢修到田,如果没有一支专业化的维修队伍,平时不练就一身功夫,确实很难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短短四年时间,宏烨农机专业合作社从1个人发展到15个人,一年忙到头,足以证明专业化维修的不可或缺。
“因为名气响了,金山、奉贤等地的大型农机也会送到这里来修,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我对农机4S店模式充满信心。”何文彬说。
当然,专业化维修的软硬件要求都不低,除了政府提供的设施场地、一支合格的维修队伍,还需要提高专业化的管理服务能力。为此,宏烨农机专业合作社正在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用二维码标定库房内不同的零配件,扫码后就能看到数据库里的相关信息;同时,还通过信息化生成“问题清单”,扫一扫清单,车辆机型、人员信息、故障档案以及所需更换的零部件型号等信息,都可以瞬间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