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力解决“弯腰之痛”
消耗动力少、生产效率高、生姜粘土少,一小时可收获两亩的“4GJ-1型生姜收获机”是前来参会的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院长范本荣带给姜农们的“大礼包”,它主要根据生姜行业的“痛点”研发,“操作方便、灵活,不伤姜。”
而他和同事们研发的我国首台高效精准大蒜播种机,则直接改变了两千多年来大蒜一直采用人工栽种的历史。
无疑,范本荣送给农民兄弟的“礼物”来得正是时候。
“相比去年,今年算是个丰收年,但这也就决定了大蒜价格不会太高。我以每斤2.4元的价格卖给收购商,每亩地也就挣个千八百元钱吧,主要是成本太高,能赚点总比赔钱强。”孙本光的语言里透露着无奈,“大蒜从种到收,再到储存、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如果全部雇人的话,一亩成本高达2000元,是‘大头儿’。”
“近年来,大蒜生产环节人工费用已占到生产总成本的50%—60%。”在山东省农业机械协会会长吴肇明看来,劳动成本是对我国大蒜产业发展的明显阻碍,“现在田间地头主要以45—50岁的劳动力为主,十年后这部分劳动力将无法种植劳动强度如此大的产品。那么,谁来种大蒜?”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科研团队负责人荐世春研究员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作业季节每台播种机作业300亩,作业费用150元/亩;每台收获机作业500亩,作业费用100元/亩,机手就可纯收入9.5万元。而且相比人工播种350元/亩,人工收获1000元/亩,蒜农每亩可节约成本800元左右。”
很显然,将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让科技发力才是解决“弯腰之痛”的正确路子。
探索葱、姜、蒜全程机械化,路还有多远?山东农业大学教授侯加林以大葱为例,“种植和收获是两个薄弱环节,尽快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如大葱全自动移栽技术,大葱收获过程中减阻无伤挖掘、振动抖土技术、联合收获机柔性夹持输送等难点。”范本荣也坦陈,葱、姜、蒜全程机械化仍处于探索阶段,发展难度大,制约因素多。“但即便如此,我们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解决,一个难题一个难题地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