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细细密密下个不停的雨让田野喝足了水。早上7点半,重庆市开州区临江镇明月村“90后”种粮大户李小军就带着15位乡亲紧赶着在稻田里忙活起来。李小军告诉记者:“去年光靠种粮食我就赚了30万元。由于村里要被开发,原来包的400多亩田只剩200来亩了,但我在天和村又说好了200亩,明年一定补上。”几句话,既概括了他去年种粮的收获,又道出了下一步的种粮计划。
资料图
如今,农村很多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今年24岁的李小军为何却走上了种粮这条路?在粮食价格下行的大背景下,李小军为何会干劲十足地扩大生产?未来的种粮事业,他有哪些规划?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这位当地颇有名气的种粮人。
接外公的班,厨师变身新农人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安。有着近170万人口的开州区作为传统农业大区,一直非常重视粮食生产,曾多次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2016年全区粮食种植面积为191万亩,粮食产量达61.83万吨。在开州区临江镇,说到明月村种粮大户孙昌武,几乎无人不知。这位60多岁的老庄稼人,因为种粮而闻名,作为全国种粮标兵,不但几次到北京领奖,还被全国总工会组织到各地参观学习。
年龄的增长让孙昌武萌生了找接班人的想法。彼时,孙昌武的粮食版图面积已逾千亩。几番考察,他瞄准了外孙李小军。“他年轻,脑子转得快,能够适应变化的种粮环境。而且从小看着长大的娃,我知道他踏实肯干。交给他,放心。”
但是,1992年出生的李小军,一开始并不愿意接受外公的安排。学过厨师的他原来在河南郑州的饭店里务工,一个月4000多元的工资,足够日常开支了。“当厨师比种庄稼轻松多了,而且还不用每天把自己弄得脏兮兮的。”2008年夏天,李小军回家帮外公收了一季稻谷后,就因太累当了“逃兵”,几经周折最终还是回到了那家饭店。
不过4年后,李小军再次回到了这片生养他的土地上。“最后决定回来是因为要帮外公,看着他年纪那么大了还要在田里辛苦劳作,我实在不忍心。”
李小军是外公外婆养大的孩子,这次因为孝顺选择归乡的他,接过外公手中的“接力棒”,由厨师变身新农人。“于我而言,作出这样的选择并不容易。你也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更希望在外面闯出一片天地,又有多少愿意当农民呢?不过,既然选择了,我就一定要好好坚持下去,争取在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