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减、产量增,背后有讲究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侯锐介绍, 2017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4.11亿亩,比2016年减少334万亩,减少0.8%。夏粮播种面积减少,夏粮产量怎么还创了历史第二高位呢?
曾衍德道出了其中的原委:今年夏粮面积保持稳定,特别是去年秋播以来,各项关键技术落实较好,防灾减灾和病虫防控有力,加之气象条件总体较好,今年夏粮仍是一个丰收年。
瞄准供给侧需要,今年夏粮生产的又一个显著特征,是单产和品质实现了“双提升”。
单产提升,是效率生产的目标。
农业部科技司司长廖西元表示:“小麦单产逐年提高,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今年夏粮单产提高了1.8%,说明我国农业的抗灾减灾能力、科技支撑能力都有了新的显著提高。首先是实现了技术集成推广。重点是推广了深松整地、精量播种、播后镇压、浇越冬水、“一喷三防”等农艺结合、生态环保的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特别是选择了一批小麦生产大县,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打造了一批高产高效的示范基地,促进了大面积平衡增产。其次是实现了病虫统防统治。
品质提升,是效率生产的又一个目标。
今年小麦不仅单产提高,品质也提升。曾衍德坦承,品种结构得到优化。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优质专用小麦呈扩大趋势。市场紧缺的优质强筋弱筋小麦面积占27.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收获期气候较好。今年小麦成熟收获期光温条件较好,没有出现“烂场雨”,利于灌浆,小麦籽粒饱满、容重增加,不完善粒少,小麦收购品质优良。据安徽省对12个市42个县520多个样本调查显示,全省小麦三等以上比例占85.6%,比上年增加52.5个百分点。不完善粒指标平均数值仅3.1%,较去年下降12.1%,不完善粒指标满足托市收购标准的小麦达99.81%。
夏粮再次获得丰收,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了重要基础。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惠及亿万粮农,惠及经济平稳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