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渤海粮仓又到丰收季
2017-08-02   来源:中国科学报   

  今年是国家科技支撑“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实施第5年,也是项目收官之年,其将为国家和社会交上一份什么样的答卷备受关注。日前,“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项目推进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

资料图

  在会上,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中心研究员刘小京介绍,截至2016年,该项目已在诸多方面取得创新进展,示范推广1916.7万亩,实现增粮56.63亿斤,增效35.49亿元,有力推动了中低产区粮食增产增效。

  从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提出建设“渤海粮仓”的战略构想到现在,已经过去6年了。“目前的发展还在构想范围内,有些指标完成情况已超出当时的构想。”刘小京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据悉,项目计划到2020年实现增产100亿斤粮食。

  科技让粮食增产成为现实

  保障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底线,在刘小京看来,稳定高产区粮食播种面积、挖掘中低产区粮食增产潜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而环渤海中低产区就属于后者。

  环渤海中低产区主要分布在渤海西部海拔低于20米的低平原区,是黄淮海平原的一部分,包括粮食单产低于400公斤/亩的河北、山东、天津的60个县(市、区)。

  “受淡水资源短缺和土壤瘠薄盐碱制约,环渤海低平原区有4000多万亩的中低产田和1000多万亩的盐碱荒地。”刘小京说。

  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学院对黄淮海平原的农业有较长研究历史和科学储备。当时,经过分析比较,李振声、刘小京等人就认为该地区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根据当时推算,到2020年该区有增产100亿斤粮食的潜力,有望建成“渤海粮仓”。刘小京向记者介绍,目前通过各类技术集成创新并推广应用,已经实现粮食增产56.63亿斤,亩增产140.7公斤。

  各类技术主要包括耐盐作物品种选育技术、农田多水源适水灌溉技术、盐碱地耕层水盐调控技术以及相关技术体系,并建立了农牧结合循环农业模式和县域整体增粮模式等。

  以农田多水源适水灌溉技术为例,项目创新了基于咸水等多水源利用的适水灌溉技术,为节水压采和粮食增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据刘小京介绍,亩用100方微咸水、节约100方深层淡水、增产100公斤粮食,可使河北环渤海低平原在实现地下水压采目标下的粮食生产能力提升65.4亿斤。

  “由多项技术形成的渤海粮仓县域整体增量模式在河北省13个县市应用,效果显著。”刘小京表示,如在南皮县全县域推广,增粮1.5亿斤,节水3000万方。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形成的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体系,成为了粮食增产增效新的增长点。技术体系具体包括耐盐水稻品种、氮肥高效利用综合栽培技术、节水高效利用综合栽培技术、有机生产技术、机制盘育秧技术等。

  项目组统计的数据显示,除辽宁和天津外,在山东推广应用20多万亩,河北2多万亩,增产粮食近2亿斤。

  截至2016年,项目在河北省、山东省、天津市和辽宁省的80多个县市进行了示范应用,建立核心示范区面积7.8万亩,示范区189.0万亩,技术辐射推广面积1719.9万亩,三区示范面积合计1916.7万亩,总增粮56.63亿斤。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05971-1.html

标签:农机 粮仓

上一篇:用上无人机一天植保300亩大走访扩大“家庭农场”
下一篇:“华北棉花全程机械化关键技术”项目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