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省衡阳县富农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暗室叠盆智能育秧车间”,工人在查看种子催芽情况(3月31日摄)。
“谁来种地?”这是近年来中国农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机器种田!”,或将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正值春耕备耕时节,新华社记者在粮食主产区湖南、河南等地采访看到,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各类新型、智能化的农业机械得到广泛应用,“补短板”“降成本”效果明显。
新华社记者 白田田 摄
在湖南省衡阳县富农优质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暗室叠盆智能育秧车间”,工人在查看种子催芽情况(3月31日摄)。
“谁来种地?”这是近年来中国农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机器种田!”,或将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正值春耕备耕时节,新华社记者在粮食主产区湖南、河南等地采访看到,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各类新型、智能化的农业机械得到广泛应用,“补短板”“降成本”效果明显。
新华社记者 白田田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