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全程化农业提质又增效
辛勤耕耘的青岛农机化,正在向纵深领域发展壮大。由一家一户分散农机作业向一体化经营转变;由单项作业向农林牧副渔全程全面机械化转变;由耕种型向涵养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土地变成“面包田”,农业提质又增效。
一开春,青岛农机人就得到好消息,农业部批复将青岛市作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示范市,激励着青岛农机人奋马扬鞭自奋蹄。锁定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四大作物,突出耕地、播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大环节,全力推进全程机械化,力争到2018年,小麦、玉米、花生、马铃薯生产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9%、95%、85%、83%。
青岛人不满足于全程机械化的“量”,更要提升机械化的“质”。
在胶州市胶西镇苑戈庄村的地里,柳邦飞正驾驶拖拉机进行深松作业,他兴奋地说:“我的两台大马力深松机去年作业4000多亩,今春也是开门红,农民争相使用!”据悉,青岛市投入1.2亿元,在全国率先实施普惠性深松整地作业,每亩作业补贴25~35元。
在莱西市姜山镇,一望无际的绿油油麦田里多了些细碎秸秆,脚踩上去如厚厚的地毯。种粮大户王志涛说:“我一共有1000多亩小麦,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种了3年,土地变成了‘面包田’,秸秆腐烂变成了有机质,1亩地化肥用量由原来的150多斤减少到100斤,能节省出50元的作业费呢,而且小麦品质更好!”
胶州市洋河镇朱季村种粮大户杜高古采用保护性耕作种植的300多亩小麦,亩均节本增效100多元,他为此编了一段顺口溜,“保护性耕作真叫好,省时省力又环保,景色优美天际蓝,亩产最低一吨半!”
青岛市在小麦、玉米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将农机作业领域向其他农作物生产拓展。
在平度市杨家顶子村温暖的温室大棚里,记者看到一盘盘嫩绿的大葱苗生机盎然。村党支部书记杨同林说:“全村种植大葱1800多亩,周围村种有4~5万亩。我们投资20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育苗温室,从日本购买了大葱移栽机械、收获机械,大葱生产实现了种子包衣、育苗、移栽、收获等生产全程机械化,大大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
花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80%,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了75%……
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劳作,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千百年来亿万农民的光荣梦想,记者强烈地感受到,这个梦想正在青岛大地上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