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农业机械数量不断增加,农机安全生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强农业机械的安全管理,消除农机事故隐患,确保农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农业机械化的健康发展,是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机安全监督方面,监督手段单一,监督措施缺乏力度,新机手技术水平普遍低下,群众安全意识较低,致使农机事故频繁发生,给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机械的作业形式呈多样性发展,农机拥有量也逐年增长。因此,必须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来实现安全作业,以不断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资料图
农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法规政策不健全。目前,虽然已出台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拖拉机的配套农具、场上作业机具、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畜牧机械、排灌机械、植保机械、园田设施机械、半机械化农具和其他农业机械的安全使用等虽然已纳入法规管理,但还没有出台具体详细的管理措施和办法,对这类农机的安全管理存在失控、漏管现象。
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农业机械活跃在乡村,农机具与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可是在许多农村还没有全面成立农机安全管理机构,也没有全面配备农机安全管理员,导致村社对农机安全管理基本无人过问,县、乡、村农机安全监管严重脱节,无法有效行使行政执法的职权。作为农机安全监管重要环节的村级监管机构,在一些农村实际上处于无人管理的瘫痪状态,这是使农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违法载人、未经年检投入作业等严重违法违章行为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机生产作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农机安全性能差。近几年来,农机产品监督抽查的合格率偏低。加之有些农民对农机的构造、原理知之甚少,不能对农机进行科学有效地维修保养,使老化农机具仍然投入生产作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群众的素质有待提高。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农民进城务工已是新时代的主流,留在农村务农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一代,文化水平低,安全生产意识差,法律政策意识淡薄。而为了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这部分中老年农民势必要经营使用农业机械,由于这部分人大多法制观念淡薄、安全生产意识差,不能诚恳地接受农机执法人员的监督检查,出现逃避、躲藏等不愿接受安全管理的不良行为。
农机安全管理的对策与措施
建立健全法规政策。要对各类农业机械进行全面依法管理,研究制定出台与各类农业机械相对应的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依据政策规定扶持发展农业机械,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组织网络。逐级设立农机监理机构,配齐工作人员,深入到乡村开展农机安全检查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乡村农机安全管理机构,进一步明确乡村组织对农业机械进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配齐人员和设备,保障工作经费,加强农机安全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农机管理人员素质。真正全面地掌握和监控农业机械的安全作业生产情况,从而以健全的农机安全管理服务组织网络来保障农机安全生产作业。
建立完善统一规范的农机安全管理机制。为了全面、准确、公正的贯彻落实各项农机安全管理规定,要进一步完善对县乡农机管理单位的合理规划和设置,统一管理体制,统一工作职责,统一人员管理,规范行业形象,规范执法行为,规范办事程序,从而以完善、统一、规范的农机安全管理机制来促进农机法规政策能及时有效地贯彻落实。
建立强制报废农业机械的政策措施。为了杜绝年久失修的农业机械继续投入作业生产,鼓励社会上成立合法守信的废旧农机收购站,国家与农业机械生产企业联合扶持和监督废旧农机收购站,以保证废旧农机收购站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并能长期生存和发展。国家也要对交回废旧农机的农机户给予一定金额的补贴,在政策措施上引导广大群众对农业机械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报废,进一步改变群众的思想认识观念,教育群众遵守国家的安全管理法规,提高农业机械安全投入使用的认识水平,从而建立强制报废农业机械的政策措施来保证农业机械安全良好的运转。
加强宣传,提高广大农机手的业务素质。农机管理部门是代表政府行使农机安全监督职权和依法管理权的职能单位。农机监理员必须熟悉法律法规、监理员业务知识和具备熟练的机车操作技术。所以,农机监理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农机监理员业务培训,提高农机监理员的业务素质、服务意识和执法水平,更好地为农机安全生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