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三农”工作的主题和主线。
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在两会期间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高谈客论”栏目,介绍我国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关情况。
关键要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陈锡文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二是要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过去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现在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一些农产品的供需不平衡。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非常明确地告诉广大农民,生产由需求来决定,而不是生产者自己想怎么弄就怎么弄,也不是政府相关部门说定什么价就什么价。要根据市场、需求变化,推出更优质安全、对环境没有损害的农产品,这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整个农业生产的要求。
只有把市场机制放在引导农业生产、制定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地位,才有可能把过去形成的农业发展方式慢慢转到新的轨道上,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要治标又治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做到治标又治本?
陈锡文表示,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有些农产品多了、有些农产品少了,“标”就是指这个。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供求能适当平衡。但是“本”是什么?从目前情况看,还在于很多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够强,有待提升。
要解决这个问题,做到治标又治本,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
农业的生产主体是农民,必须让农民有积极性来参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府需要提供相应支持,让他们能有良好的创新条件和环境。
我们要研究具体的支持保护方式,考虑农民的合理收益、财政的承受能力,以及整个产业链的合理、科学发展情况等,把这几个因素都考虑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逐步向前推进。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就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的一方面,就是推进改革,强调农民的增收问题。一定要想办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民得到实惠。要把形势跟农民讲清楚,在改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技术上的、生产上的,政府相关部门要更多从这些层面考虑,去解决农民面临的现实难题,让农民心里踏实下来,改革就会得到稳步推进。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要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企业分析判断市场的能力,会比单个农户强一些。而且,企业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同样的品种,产出来的质量和效益,企业相对能做得更好。从这个角度看,企业应该和市场结合在一起,通过了解市场引导自己的生产,这对农民也是一种引导和示范。
(人民网记者黄玉琦、王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