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省”唱主角 “一减一增”让一亩地多收益350元
“每吨纯氮肥1450元,合作社团购比市场价便宜300元,我们合作社有1200亩土地,仅这一项就节省投入近2万元。”邱县金田粮棉专业合作社经理马贵军告诉记者,今年春耕的化肥都备足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开始施肥浇水。
作为河北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邱县率先在全省成立农村产权交易所,建立市场化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让土地流转规模化、规范化,催生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南辛店乡农民马贵军和村里几名种田“老把式”组成的合作社从开始的6户发展到了今年的108户,村里不少村民都尝到了合作社带来的甜头。
“这些年农资价格一直上涨,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被动接受。”合作社成员王贵峰说,因为农资买的少,一家一户没底气跟经销商讨价还价。如今,合作社有1200多亩土地,可以直接从厂家进货,省去了中间环节。
马贵军说,村民跟着合作社一起,不仅春耕备播方便了,更给他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按一亩地计算,村民在合作社一亩地购买的种子、化肥等能节省200元,而用合作社提供的种子一亩地能增收150元。这一减一增,让群众一亩地就能多收益350元。
和马贵军一样,新马头镇的张东山通过土地流转,成立了邱县硒东家庭农场。张东山告诉记者,自己承包了村民的1004亩土地,今年的春耕备播,直接从厂家购买种子、化肥,不仅质量有保障,而且是针对自家耕地特点“定制”的。“山东的一个农业科技公司,给咱们的土地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种子也是选用最适合这块耕地的,为丰产丰收打下了基础。”
在张东山看来,规模经营也是增加粮食生产效益的前提。“土地集中连片经营,我们在农机上就敢投入,新品种、新技术也能应用上。”张东山说,土地集中规模种植,也让农业机械有了用武之地,基本实现了全程种植机械化。
“今年的小麦亩产能达到1500斤,比普通的小麦每亩增收300斤。”成本节约了,增产收益了,农场增加了效益,也有空间让利于民。张东山说,今年我们承包村民土地的价格就比去年上涨了,让农场和村民实现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