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春来了,备耕准备好了吗?
2017-02-19   来源:新华社   

  同样,让李勇有点头疼的也是化肥的价格,今年涨得比较厉害。李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今年1吨化肥价格在1800元左右,比去年同期涨了500多元钱,一亩地按20斤施肥量计算,一亩地加上追肥的机械、工钱等需要28元,“我有2200多亩地,仅此一项,比去年要多花1万多元。”

  山东高密的种粮大户王翠芬最近开始给自家的小麦准备肥料。王翠芬说,现在一共种了5000亩,其中小麦2200亩,蔬菜2800亩,“化肥的价格跟去年夏天没什么变化。”

  王翠芬说,这两年国家和地方提倡使用有机肥等绿色生产方式,但现在有机肥的市场较为混杂。600元到2000多元一吨的有机肥都有,商家都说自己的肥料好用,但农民很难做出选择。

  唱好农机歌

  铁牛驰沃野,农机挑大梁,很多地方从耕田、播种、喷药、灌溉、收割、烘干实现农机服务“一条龙”,农机的作用越发凸显。

  在益阳市赫山区龙光桥街道米香村,远近闻名的“种田能手”刘创业正在对旋耕机进行维护保养。“春耕马上就要开始了,磨刀不误砍柴工,把机器打理好了,到时候用起来又好又快。”

  刘创业对此感触很深。前些年,部分种田散户不愿意花钱雇农机,但通过种田大户的示范引领,他们也开始成为农机的“粉丝”。去年,刘创业组织了一个飞机播撒农药的现场展示,“小飞机在天上飞啊飞,自动巡航,两分钟就完成一亩,效率是人工打药的30倍。”展示结束后,很多农民开始雇请无人机团队来打农药。

  先进的农业机械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王翠芬这几年买了十几台喷灌浇地设备,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的浇地方式。“一天一台机器浇30多亩。”王翠芬说,用水也省下不少,以往大水漫灌,一亩要40立方米水,现在也就16立方米水。“最重要的是节省人工费,人工可贵了,150元/天。”

  今年,王翠芬的“先进武器”又要升级了。她的1600亩麦地纳入到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项目,将建设水肥一体化项目,上了更加节水的微喷灌设备,“智能化控制,一个人能控制上千亩,下半年浇地就能用上,真是期待。”

  农民越来越离不开农机,但一些农机质量不过硬也让他们很“受伤”。

  李勇有收割机、植保机、烘干设备等多种农业机械设备,不过,现在还闲置在仓库里的10台玉米收割机让他耿耿于怀。李勇说,2014年花了120万元买了这10台机器,只用了一年就没法用了,“因为效率太低。”

  和李勇一样有此困扰的还有宿州市埇桥区西二铺乡的种粮大户雷修春,他2011年买的两台小麦收割机已经“老态龙钟”,但新机器价格贵,资金周转不开。李勇和雷修春希望,农机生产企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质量,并对过时的农机开展以旧换新活动,或者回收改装。“要不然这些大家伙摆在家里,就是一堆废铁。”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03373-1.html

标签:农机 准备 备耕

上一篇:叶菜团队开展生菜生产机械化集成模式试验
下一篇:春耕备播忙 农机产销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