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机器换人,农民从“田苦力”变成“田老板”
2016-12-07   来源:张家港日报   

  灵哉,“机器换人”提高种田收益

  机械翻耕、机械播种、机械插秧、机械收割……“可以说,从播下稻种到收获稻米,几乎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吴健自豪地说。

  “以前我们种个几亩田,家里的主要劳力几乎都要扑在上面,真正是起早贪黑,非常辛苦。”种田大户张覃如今承包了200多亩农田,他颇为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老农民赶上了新时代,插秧有插秧机,收割有收割机,撒农药也用植保机,种田不用那么辛苦了,田里的收成还比以前高。”

  的确,高度的农业机械化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机器换人”将农户从“田苦力”变成了“田老板”。

  “像无人植保飞机,1个小时就可喷药80多亩,而传统的人工喷药每人每天只能完成20来亩。”吴健告诉记者,无人植保机的优势还在于,农药有效利用率提高了15%以上,且每次亩成本仅在9元左右,实实在在为农户降低了种田成本。

  如今,金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服务着周边3万亩次农田,现代化的农机服务让农户种田更加有保障,同时也大大提高了种田收益。

  张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拿插秧来说,以前一亩秧田需要请2至3个人,每名工人每天工钱要100元左右,现在机插秧,一亩田10分钟就能搞定,成本还低。“这省下来的钱就是利润。”张覃说。

  神哉,农业服务产业链不断延伸

  在金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内,到处都是现代化农业的影子。除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农机服务大军外,烘干加工中心、粮食加工中心的现代化装备也是令人耳目一新。

  秋收季节刚过,陆续有周边的种粮大户前来合作社加工稻谷。记者在粮食加工中心看到,稻谷通过管道被输送至高大的加工机,再出现时,黄灿灿的稻谷已经变成了白花花的大米。这个粮食加工中心每天可以生产30吨高品质大米。

  “合作社的服务给我们种粮大户提供了很多便利,不仅种田方便了,稻子收割后还能直接烘干,加工成大米。”一位前来加工稻谷的种粮大户乐呵呵地说。

  20多年在农田里摸爬滚打的经验,使吴健积累了丰富的种田经验,也对现代农业有了成熟的认知。心思活络的他并不囿于提供机翻耕、机播种、机收割等普通的作业服务,他还将农机服务延伸到粮食种植的后道流程上,即粮食的加工和销售。“以前我们合作社只提供一些田间服务,现在还可以帮助农户烘干稻谷、碾出新米等,甚至还可以帮他们卖粮食。”吴健告诉记者。

  吴健把种植的稻谷加工成为商品大米,并注册了“金村”牌商标,实现了粮食从种植到加工大米销售的一条龙产业化经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定要依托农机服务合作社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出路。”这是一个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现代化的切身认识。

  记者手记>>

  “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历来是农民的真实写照,金村农机服务合作社的出现,将农民从繁重的田间劳作中解放出来。合作社为周边农户提供的专业农机服务,为农业发展插上了现代化的翅膀,让农业生产不再受天气、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制约,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00402-1.html

标签:农机 变成 老板 苦力 农民 机器

上一篇:企业出题学生接招 逾五百大学生“斗法”智能农机
下一篇:我国免耕播种技术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