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村农机服务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5月,目前拥有割麦机、割稻机、插秧机、植保机等各类现代化农机具100余台套,服务金村周边3万余亩农田,为当地农户提供整理田地——育秧插秧——植保防害——收割运输——谷物烘干——包装加工的“一条龙”保姆式农业服务。
资料图
“师傅,帮忙码整齐一点!”在塘桥镇金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一片场地上,青龙村的种田大户李建花细心地叮嘱着货车司机。“好咧,您放心!”司机吴师傅一边答应着一边利索地将一袋袋包装好的大米整齐地码放到货车厢内。
11月下旬的一个上午,李建花和丈夫将新收获的1万多斤稻谷拉到合作社进行脱粒加工。3个多小时后,这1万多斤金灿灿的稻谷变成了晶莹剔透的新米。“吴老板这里提供的服务很方便,像这种碾米机,出米很快,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对李建花这样的种田大户而言,这意味着大大降低了种田成本。
李建花口中的“吴老板”,便是金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吴健。2009年,吴健牵头组建了合作社,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充分发挥现代农机装备优势,成为农户的“田保姆”,让农民种田有了“定心丸”。
壮哉,农机服务大军走向现代化
收割机、插秧机、植保机,还有各式拖拉机……在金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一个大型仓库内,100多台套农机排列得整整齐齐,仿佛列队等待检阅的士兵方阵。这是合作社负责人吴健的现代农业服务大军。
吴健最早的农机服务要追溯到1990年。彼时,他18岁,已是村里的一名农机手。当时全村一共只有5台拖拉机,却要服务全村近8000亩农田。每到农忙时节,他和其他几位农机手就要24小时连轴转。
2000年,村里农机进行转制,吴健毫不犹豫地购买了其中一台拖拉机。“农户对机械化种田的需求是很大的,所以我对农机服务这块很有信心。”吴健的农机服务果然颇受周边农户的欢迎。之后的几年时间里,他手里的农机增加到50多台。
“当时种田的机械化程度还是很低的,大部分田间劳作还得靠人力。”在吴健看来,这远远满足不了农户的需求。让他发出如此感慨的,是源于一次山东的农机手开过来的收割机,“当时我们这边的农户还在靠人力割稻子,人家收割机从田里开过去,收割、脱粒一次完成。”这台新型农机给这个老农机手带来深深的震撼,“简直太神奇了,不可思议!”
神奇的收割机让吴健心生向往,他东拼西凑筹足20多万元,买下了一台收割机,从此,他的农机服务大军里增添了一员“猛将”。
而这只是一个开端,此后几年时间里,吴健又添置了一些新型农机具。2014年,他花费30多万元购置了2台无人植保机。地上跑的,天上飞的,吴健的农机服务大军越来越现代化。这个当年的“小农机手”成了“农机专业户”,真正与现代农业发展接了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