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参赛队在介绍作品“果园多通道红外对靶风送雾化器”。 杨雨 摄
一般情况下,捆车做草捆的密度重量是不可控的。如果草捆的密度小,草捆会散;如果草捆密度大,则容易造成绳的压力过大,在运输中,易断开。这个问题被来自江苏大学的学生团队解开了。研究生刘超团队研究的便是圆捆打捆机智能控制。刘超解释:“由于捆车一直在行驶,草捆内部不方便装传感器,只能在六角架的位置装集成声控装置,在称重过程中,进行数据采集,进行动态称重,从而得到精确的草捆重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机械学会理事长罗锡文也来到展会现场,每遇到一些特别的项目设计,还认真的与学生交流。罗锡文透露,此次不少项目,都是几年前企业经常询问的生产问题。
“比如几年前就有企业问我能否搞大蒜种植机,怎么能让大蒜尖头朝上?没想到我们的学生想得还挺有创意。学校的人才培养应该融入更多的企业元素,关心实际生产问题,希望下次再捧出成果时,都能在具体农场、工厂先应用,并给出具体数据,帮助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能让更多的企业来到学校,挑好项目,挑好人才。”罗锡文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