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博鳌论道|李安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补强农机化发展短板
2016-12-05   来源:   

李安宁简介: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长期在农业机械化管理部门和技术推广单位工作,曾先后担任过农业部农机化司产业发展处副处长和科教质量处、监督管理处、生产管理处、综合处处长。

  2016年11月26日,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机化分会与农机360网共同在海南博鳌举办主题为“提质增效补短板数字化”的2016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李安宁应邀出席活动并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补强农机化发展短板》的主题演讲。李安宁司长分别用四句话概括了演讲内容:

640.webp (4).jpg

  第一句话:“十二五”农机化科技创新成效斐然,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农机化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科技创新是驱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战略选择。农业部高度重视农机化科技创新工作,“十二五”期间着力强化政策支持,完善创新体系,推进农机农业融合,推动创新领域的拓展,加快成果的转化。经过科研院所、企业、院校等等广大人员的努力,农机化的创新由大田为主向农业田领域拓展,由耕种收为主向产前产后的延伸。中国农机装备的品种显著增加,功能不断完善,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的科研成果。

  比如由罗院士领衔的水稻技术,比如开展了动力换挡拖拉机的研发,比如有些经济作物像花生、马铃薯的联合收获,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我国的农机产品的品种增加了500种左右,平均一年增加100种,达到4000多种,有效支撑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52%提高到63.8%,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实现了由人畜力为主向机械化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跨越,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中的突出亮点。可以说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贡献突出,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第二句话:科技创新不足,仍是农机化发展的短板。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还很不够。当前随着四化的同步推进,劳动力加快转移,农民的劳动观念深刻变化,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现在来看,机械化程度的高低已经直接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意愿,影响到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发展。农业机械化深入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融入到农业产业链条的广泛领域,正在深刻地引领作物品种的选育、耕作制度的变革,向全程全面化迈进,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新阶段还有不少制约农机化发展的问题,刚才论坛开篇的短片里解读为不平衡、不连续、不均衡等几个方面。比如说产业、地区、环节发展不平衡,农机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信息化的应用方面的水平不高,还有很多的痛点。

  但是从整个农机化发展的全局来看,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最主要的矛盾是当下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化需求与农机新技术新装备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最大的短板和瓶颈在科技进步,最大的痛点在农机化的供给侧。

  主要表现在于技术创新不足,行业产能过剩与缺门断档并存的结构性,农机农艺融合不够,机具适应性可靠性有待提高。技术试验示范推广不强,产品售后维修服务保障滞后等等方面,这都是供给侧的问题。痛点是痛点,但是痛点是机会也是价值所在,现在专门有“痛点经济学”,研究怎么把痛点转化为机会、转化为收益、转化为价值。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阶段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作为推进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推进农机化科技创新,提升创新能力,攻克薄弱环节,增强先进适用、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智能高效、集成配套的农机化技术有效供给,引领推动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改革,全面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改变不同程度存在的“无机可用”、“无好机用”、“有机难用”的局面,为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职高效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提供有效的装备供给和技术支撑。做一个判断,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存瓶颈是装备技术的供给不足。

  第三句话:“十三五”农机化科技创新迎来良好机遇。

  “十三五”期间,国家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工作,出台了很多重大的政策和举措。《中国制造2025》将农机装备列为重大发展领域之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专项,现在几个部委正在制定《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明确实施主机产品创新、关键零部件发展、产品可靠性提高、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农机农具融合等五大专项行动要组织实施。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200283-1.html

标签:农机 科技创新 发展 推进 大力

上一篇:博鳌论道|王利民:国三元年中国农机工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下一篇:博鳌论道|兰玉彬:精准农业航空-农药减施创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