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岁变身种粮大户,63岁创建米业公司,64岁组建农机合作社。迟暮亦英雄。胡合轩,这位年过花甲的退休干部,回到农村,创业不已。
资料图
退休后,胡合轩一度安居在家乡湖南澧县县城,喝几杯清茶,打几圈小牌,享受天伦之乐。可是,无所事事的生活,他总感觉缺点什么。他想趁自己还有几分余力,踏实做点事。2014年春节,他说服了老伴,做通了子女的工作,拿出自己的10多万积蓄,在老家大堰镇水泗村一下承包了200亩水田栽种水稻。在62岁时,他变身成为了一名种粮大户。
200亩水稻,从耕到收,全部出钱请人栽种,秋后算账,除去各项成本,他净赚4万多元。赚钱不多,但他感到满意:60多岁,还能种200亩田,还能靠劳动挣钱,值得。2015年年初,他抓住土地流转的机会,凑足50多万元,在周边再次流转了1000亩地种水稻。为了不耽误农时,降低生产成本,1000亩水稻无论早晚稻还是一季稻,从耕到种到收,全部请人采用机械化生产。他算过账,机械比人工划算,每亩成本节约100元,1000亩就是节约10万元。2015年,他的1000亩稻田收获稻谷160万斤,产值近200万元,仅再生稻就达18万斤。
看到收获后堆积如山的稻谷,他心里乐开了花,同时又涌出了新的念想:拥有这么多货源,何不办个大米加工厂。说干就干,他联系到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筹资300万元,分头开始购置加工机械,选址建设厂房。2015年10月份,“澧县城头山苞耳米业发展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开始进行大米加工。不仅加工自己生产稻谷,还对外收购稻谷进行加工、销售,开启了产销一条龙的经营模式。“特色就是卖点”,也许是多年基层供销部门的工作经历,虽然早过六旬,胡合轩的理念总是合着时代的节律。他按“100斤稻谷只产40斤米”的标准精心加工、筛选再生稻米,以保证质量,特意为再生稻米注册“苞耳米”商标,以确立品牌。
从2014年的200亩,到现在的1600亩,从单纯的种植到种植与加工同时展开。田越来越多,事越来越忙,对机械化的依赖也越来越强,必须添置农业机械。可是,自己买机械,买少了农忙时节不够用,买多了长时闲置也可惜,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手不够。
于是,他想到了组建农机合作社,在澧县农机部门的指导下,今年4月,他牵头和几位农民组建了“澧县福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农业生产需要,合作社投资100多万元,及时添置了高速插秧机、旋耕机、收割机,大型植保机械,还购置了4台烘干机械,在添置农机设备的同时,修建了600平米的办公场所、400平米烘干车间、400平米机库、1600平米的储粮仓库。良好的合作平台,高效的运行模式,社员人心凝聚,干劲十足,福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壮大起来,兴旺起来。目前,合作社已完成前期投资600万,并且开始融入到了米业公司的发展中。
福农农机合作社,目的是造福农民。近年来,胡合轩投资12万元,为家乡修建了700多米的水泥路;投资40万元,在家乡修建了引水泵站、辅设了1200米的地下水管,方便群众灌溉。合作社长年安排了1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年收入均在3万元以上。他说,创业不是为了自己挣钱,为群众做点好事是他一直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