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种水稻不想插秧了 我们想把稻种粘到薄膜上直接种
走进合作社的办公区,金哲南指着院子里摆放整齐的拖拉机、农机具说,“今年春天,没等春耕,合作社就处理了20多台插秧机,要不现在院子都摆不下。”
请来了大学生当理事长,流转了150公顷的水田,却没等插秧就把20多台插秧机给卖了。看出记者的疑惑,金哲南直接把记者领进一间仓库,让记者见识了他的秘密武器——水稻粘籽机。
去年3月,沈阳农业大学教授任文涛背着稻种到韩国参加农机展,在会场上让人把稻种粘到薄膜上。背回国后,试种的任务就交给了新光村农机合作社。不育苗就种水稻,金哲南认为这事儿不可能,他只是按要求让村民把粘有稻种的薄膜铺到地里,此后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收割后,一测产,他震惊了,产量竟然比原来的种植方式高出10%。
金哲南说,这种覆膜直播的水稻,稻苗在户外自然条件下生长,不会出现移栽稻缓苗的问题。稻种粘在地膜预留的小口上,可以顺利生长,杂草却因为黑色地膜挡住了阳光而无法生长,这就避免了使用除草剂。更为重要的是,覆膜直播水稻可以省下水旋耕、耙地、放水晾田、育苗等多个环节,省钱省力,每公顷的综合效益能提高3500元。
覆膜直播种水稻的种种好处让金哲南如获至宝,他先后8次飞赴韩国,并以200万元的天价引进了一台粘籽机和两台专门用于种植的覆膜机。
设备运回国内,金哲南和郑志瑶率领当地的“土专家”对粘籽机进行了本土化升级,并制造了有自己技术规范的覆膜机。在设备本土化改良的过程中,郑志瑶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覆膜机的量产做好了准备。
因为引进了覆膜直播种水稻这项技术,合作社才在春耕前处理了20多台插秧机,而郑志瑶要落实的那个有关农机的大项目就是推广有自己技术规范的覆膜机。
据金哲南介绍,今年合作社覆膜直播的面积已经扩大到70公顷,目前水稻的长势一点也不比移栽的差。如果大面积生产后产量仍然有所提高,明年合作社将全面推广这项种植技术。“到时我们把土地流转面积扩大到300公顷,并向周围的农户提供粘籽服务,有需要覆膜机的,我们再卖他们几台。”金哲南越说越兴奋。
从1个到180个
让人欣喜的是,郑志瑶进村担任合作社理事长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去年7月,媒体报道后,短时间内全省就有4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沈阳农业大学取得了联系,昌图县的11个农机合作社更是在县农机局长的带领下直接到学校“要人”。在供给端,学生的热情也空前高涨,去年仅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派出到省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践、实习的学生就有110人,今年更是爆发到180人,其中5人已经像郑志瑶一样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在刚刚结束的沈阳农大与昌图县27家专业合作社的对接会上,102名学生成为合作社的理事长助理。
合作社急需人才,学有所成的大学生急需平台。作为郑志瑶到合作社担任理事长的推动者,沈阳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副书记柴宇说:“学院推出‘合作社理事长助理计划’,就是考虑到很多学生只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不下地、不进农村,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毕业后进入本专业就业也不多。搭建起大学生进村、了解农业的平台后,就业率提高了,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在‘三农’领域创业的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