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秸秆变成了“香饽饽”
夏收之后,留在田里的麦秸秆一直是根“鸡肋”,若作为资源加以利用很不方便,留在田里还很碍事,无奈之际,庄稼人将其付之一炬。然而,烧麦茬污染环境又成为新的问题,为此各级政府每年都在为禁烧而费心费力。不过,记者日前走进“三夏”一线却发现,随着农机的技术进步和秸秆捡拾机、秸秆打捆机、秸秆粉碎机等专用农机的出现,现在麦秸秆的利用变得十分便利。如此一来,原来讨人嫌的麦秸秆如今变成了“香饽饽”。
襄汾县高升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郭高升对记者说,现在麦秸秆可是宝贝了,联合收割机上加装了秸秆粉碎机,收麦子的同时,麦秸秆也就全部粉碎还田了。可别小看这麦秸秆,亩产1千斤麦子的麦田就能产生1千斤秸秆,秸秆和麦子的比例是1∶1。这么多的麦秸秆还田后,那是最好的有机肥。他说,麦秸秆还田后,耕地的有机质含量提高了,还能保水保肥,提高作物产量,并且减少化肥的使用,省钱又环保。于是,现在你就是让庄稼人烧,人家也舍不得。
麦秸秆除了被还田外,还被作为燃料加以利用。运城市绛县工贸有限公司用购买的方式鼓励农民使用新近推广的秸秆捡拾农机,将田里的麦秸秆全部回收,然后进行生物能源发电。这样麦秸秆被派上了新用场,农民增加了一份新收入。洪洞县生物质能源公司,则是把回收的麦秸秆做成了木炭等新能源。
河津、绛县、平陆、稷山、永济、芮城等地,在麦秸秆的利用上又有新创造。这里的食用菌种植大户将麦秸秆粉碎后,作为生产食用菌的基料,用来种植蘑菇,仅此一项就用掉麦秸秆十多万吨。永济市超人奶业有限公司,更是棋高一着,他们向农民回收麦秸秆用来作为喂牛的饲料,不但使农民卖秸秆能赚钱,还使麦秸秆有了新用途。记者获悉,单是这个公司就消化麦秸秆13万吨。
“田保姆”成为新时尚
农谚说,“夏忙夏忙,绣女下床”。意思就是“三夏”时节,男女老少都要忙着龙口夺食,连平日里不问农活的绣女,都要下地干活了。然而,现在看来这些都成了老皇历。记者在洪洞县左北村看到,60多岁的老人贾振芳对夏收夏播一点也不着急,别看自己的孩子们都在外面打工家里没有劳力,可是她心里有底。原来,她把“三夏”的农活全都托付给村里的“田保姆”了,由人家负责打理,所以自然气定神闲。她告诉记者,现在村里可青睐“田保姆”了。
贾振芳所说的“田保姆”,就是村里农机合作社的农机手。这些留在村里的“职业农民”专门打理农活,别看一个村里只有那么几个人,可是因为他们拥有各种各样的农机,拥有娴熟的农机操作技术,本领大得很,几个人就能把全村的农活拿下来。记者在左北村的麦田看到,“田保姆”收割几亩麦子,也就是一支烟的功夫,播种几亩玉米,最多到一刻钟,实在是太快了。他们给一个农户从收麦到播种,用不了一个小时。
“田保姆”之所以成为村里的新时尚,说到底是现实的需要。左北村书记张根平告诉记者,他们村有2000多亩耕地,2000多口人,现在700多个壮劳力都在外面打工,村里留下的不是妇女和儿童,就是没啥劳动能力的老人。所以说,家家户户的农活就全指望“田保姆”了,“田保姆”自然受追捧。今年村里有1500多亩麦子,外出打工的劳力都没有回来,也没有必要回来,夏收和夏播的农活就全交给了“田保姆”。他大概估算了一下,从收麦到夏播,干完这些农活有三天左右的时间足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