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淮北市的粮食生产。 ■ 摄影 万善朝
据淮北新闻网消息 “三夏”时节,小麦收割作业、秸秆打捆回收、良种培育收购、农机销售、夏季作物种植……淮北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忙并快乐着。
人物一:贾建军,刘桥富农农机合作社理事会会长
6月14日上午,濉溪县临涣镇湖沟村,贾建军正带领一帮人为村民打捆地里的秸秆。搂草机快速搂草,打捆机紧随其后,一个个秸秆圆柱体便散落在田地里。
夏收之前,富农农机合作社与临涣镇湖沟村、梁庙村签订了2.5万亩小麦秸秆的打捆协议。为了圆满完成任务,合作社还专门新购进一批打捆机、搂草机等机械。
“今年天气变化快、雨水多,午收时间相应缩短,我们紧赶慢赶,连夜里也没休息,到今天上午干了1万多亩。”两眼有点充血的贾建军有些焦急,“一定要加班加点干完,不能耽误夏种。”
在打捆作业的同时,合作社还开设了秸秆收储场,收购秸秆。“现在村民们的秸秆回收意识很强,看我们还没到,有的拿叉子先把秸秆收集到地头。听说明年濉溪县两座秸秆电厂就建好了,秸秆回收还是有赚头的。”虽然对今年秸秆的去向有些担忧,贾建军仍满怀希望。
人物二:王俊良,百善成睿谷物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
6月15日上午,王俊良在农场自备的粮仓察看刚刚购进的部分良种。记者注意到,仓库的旁边,检验室、金融服务室、保安室等一应俱全。
十年前,成睿谷物种植家庭农场就立足所在的濉溪县百善镇青卫村,采取订单方式带动周边农民种植良种小麦,然后回购小麦良种销往山东、江苏等地,每年销售良种2000万斤。如今,王俊良已成为淮北市“十佳种粮大户”,农场也升级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
去年,农场除了自己流转的1400亩地种植“烟农19”等良种小麦,还与周边20家种植大户订单种植了2万亩小麦,并提供良种选购和全程种植技术服务。
王俊良翻看着麦粒,“受天气影响,今年虽然有所减产,但是小麦质量还是不错的,目前已经收购了8万多斤。”为了今年的良种收购,成睿谷物种植家庭农场准备了1500万斤的仓容。
人物三:谢好学,百善支农农机合作社理事会会长
6月13日下午,谢好学在合作社二楼办公室整理午季小麦收割作业相关数据,楼下大厅挤满了前来购买小马力播种机的村民。
“我们从午收作业战役转向夏种和播种机械销售了。”谢好学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小麦收割作业面积3万多亩,都是和百善镇各村签订的麦收协议。“多亏了‘农机直通车’。”
老谢说的“农机直通车”是今年省、市农机部门重点推广的全国农机化生产信息服务平台。合作社、农机手、种植大户都可以通过“直通车”发布供需信息,找农活、找机手今年变得轻松快捷。
老谢回忆说,“有一次,快要下雨了,还有1500多亩小麦没有收割,我们通过‘直通车’发布求救信息,很快就找到正在附近作业的其他合作社的机手来帮忙。”
据了解,午收前夕,市、县农业部门利用农机化产业发展项目资金,为部分合作社配置了电脑、“农机通”手机等信息化设备,并改造升级了原有的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手机定位系统和网络平台,及时了解作业机械分布和作业需求信息,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