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李祥斌建议,国家应抓紧培养一批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农机化发展的需求。要求既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在实践中能实干、苦干。特别是对农机修理工,要求更加严格。尽快建设农业机械维修场所。政府要从财政上给予支持;土地部门要适当划出农机维修的用地位置,包括停车、停机、配件库等方面的用地。
资料图
“十二五”以来,农业机械化有了很快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在发展中,由于各地区地理条件不同,思想上重视不够,仍然存在一些“短板”。如农业机械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难以培养;很多农机操作手,只会开机作业,不会修理保养;很多地方没有农机维修场所,造成了农业机械损坏后,无人修,无处修,造成了农业机械无法正常作业,影响了农民和机手们的经济收入。还有对农机方面的政策补贴不落实、不明确,直接影响农机人的积极性。全国人大代表李祥斌建议,国家应进一步落实农机购买、农机作业亩数、农机进行秸秆处理等政策补贴,使真干者得到实惠,不干者得不到收益,假干者受到处罚。坚决堵塞政策上和人为方面的各种漏洞,积极调动农机手和农机维修人员的积极性,为他们在农村创业、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
全国人大代表李祥斌建议,随着货运车辆的快速增长,公安和交通部门的车辆检测机构成了“门庭若市”的红火部门。对车辆的检测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当前在对货运车辆的检测中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现象。进一步简化车辆入户和审证等手续,对新出厂的车辆可以免检测办理入户,或延长验车审证间隔,切实减少办事成本。新的重型和轻型货运车辆,以当年出售办理入户起,间隔3~5年检测和年审,对超过3~5年的,按每年或每两年检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