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刚过,李跃文已经开始走访农机户,了解备耕情况。在距县城25公里的东皋村,农机户郭跃明对李跃文的到来并不意外,“老李每年都要来好几趟,我们早把他当成了朋友、家人”。
没有春节的客套,没有多余的寒暄。李跃文径直走进机库,“这个螺杆要换长的”“挡板角度得调小”“皮带该换了”……这就是李跃文的工作状态,他的成果或许就在更换一个小螺丝上,或者就在一个细微的结构调整上,再平凡不过。
上世纪80年代,李跃文从晋东南农机校毕业,就立下“用农机减轻老乡负担”的志愿,30多年初心不变,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他沉醉于农机技术推广和改进,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机器人”。付出终有回报,就在去年底,李跃文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十佳农技推广标兵”。
别看他只是一名县农机推广站站长,技术职称也仅是助理工程师,但他的技改成果却多得惊人:节油减排、笼养鸡、小麦机收、化肥深施、机械铺膜、玉米单粒点种、秸秆粉碎还田、保护性耕作、马铃薯机械化生产、设施农业……几乎涵盖了当地农业机械化的所有领域。
最让武乡农户受益的是谷子机械化生产推广应用。“老李来了”,刚进武乡县蒋家庄村村口,已经有人和李跃文打招呼。老乡们对李跃文的熟稔,是因为他来得趟数多了,更因为他给家家户户带来了好处。
村党支部书记赵月明介绍,全村都是山地、坡地,只能种些谷子、玉茭。谷子虽然效益好但耗费人工太多,谁家都不敢多种,三四年前全村种植面积只有800多亩。由于老李在谷子播种机上的一项技术改进,谷子间苗用工从每亩3—4个减少到1个以下。现在,全村谷子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5000多亩,而且还办起了谷子加工厂。
李跃文的改进,打破了制约谷子种植的瓶颈,推动了全县谷子种植面积的扩大。目前,武乡谷子种植面积已经从2012年的7万亩扩大到10万亩,占到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20%,产量也比传统种植方法增产了5%—10%。
称李跃文为“机器人”,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是因为他做事执拗、认真。
起初,他并不在农机系统,而是公社团委书记。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这是一份有前途的“美差”。“学农机的初衷就是要改变农村牛拉马驼的状态,办公室再舒服也坐不住”。于是,他主动提出要到一线去,当一名乡镇农机管理员。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冒傻气的举动,但30多年过去了,李跃文从未后悔。
现在,小李已经熬成老李,对农机的热爱和执着不减反增。每年他有一半时间都在乡村,“要知道老乡的需要,必须和他们一样劳动”。新农机、新技术引进,他总是全县第一个上手的人,要教会农民首先要自己懂。于是,武乡的农田里,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干部打扮的人,跟在机具后面跑来跑去,满身灰尘。
至今他的职称仍是助理工程师。若论成果、论奖项,李跃文的晋升职称的条件早已具备,仅是因为自己英语水平有限,他放弃了。对于他这样的乡土人才,其实也不是没有变通的办法,但他就是不愿意去变通。在他看来,“既然设置了条件,那就应该人人平等,自己没有搞特殊的权利”。关键是,只要不影响他搞农机推广,为农民服务,他对职称、职务并不看重。
在平凡中闪光,踏踏实实扎根基层,农民需要的就是李跃文这样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