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郁的森林、峻拔的雪山、清脆的牛铃、山间的牧场……8月的英格堡,一如其名Engelberg在德文里的意思——“天使的故乡”,处处是田园牧歌式的画卷。
埃姆斯特的“可视奶酪工厂”位于英格堡修道院内。他的生计与这座上瓦尔登州小城的两大支柱产业——旅游业和农业密切相关。每天,他从当地农民手中收购牛奶,再制成奶酪销售给当地居民和游客。埃姆斯特也完成了从一个农民到企业家的“转身”。
“瑞士一直将农业视为整体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且,在发展中不仅仅局限于农业本身,还与其他许多东西一起发展,是一个融合发展的体系。 ”瑞士驻华大使馆参赞菲利普·查斐说。
英格堡这座仅有4300多人口的小城,以它自己的方式讲述了瑞士农业的独特发展模式——农业与现代生产手段、人力素质提升、生态保护、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①农场主罗伯特在操作手扶式割草机
②英格堡的农庄大多位于山坡上
③依靠现代化设备,一个小女孩就可以完成大量农活
④“可视奶酪工厂”是瑞士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
高度机械化:一个农场价值480万元
罗伯特家的农场位于山腰,在这个占地约1200平方米、两层高、坡顶结构的农场中,养殖了60只羊、20头奶牛。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罗伯特还拥有分布在山间坡地上的10万平方米草场。
天气晴好的时候,罗伯特会把羊、牛赶到草场上放牧。下午4点左右,随着他一声悠长的口哨,羊群、牛群会沿着两侧通有微弱电流电线围成的通道,“队列整齐”地回到农场。
由于牲畜多,又位于斜坡位置,“要经营好农场,仅靠人力远远不够,必须依靠割草机、收草机、挤奶器等10多台设备。”罗伯特说。
动力强、抓地性好的割草机,可以在山腰坡地上顺利地将成熟的牧草切割下来;随后,收草机可以将切好的牧草收拢在货箱里并运回农场;接着,安装在农场顶部的吊车,将牧草压紧并吊运至容积1300立方米的草料仓;挤奶时,高科技的设备,也可以同时“照顾”到这些牛和羊……
依靠这些得心应手的现代化“帮手”,罗伯特和妻子、孩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农场一天的工作。
“农场建设和各种设备的采购,大约要花费70万瑞士法郎(约合476万元人民币)。”罗伯特说,正是依靠这些现代化的机械,农场的每只牛可年产牛奶6000升、每只羊可年产羊奶700升。
瑞士国土面积小,而山地面积几乎占国土面积的70% ,农业生产先天发展的条件不足。因此,瑞士政府一直致力于将农业发展与现代化生产技术相融合,通过对农机购买给予优惠贷款、农机用油补贴等扶持措施,支持农业的机械化和专业化生产。
“30年前,瑞士农民农庄的规模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清扫、收草、背草等工作都靠人工完成,一个农场一般只能养6只羊、15只牛。”瑞士联邦环境署副署长约瑟夫·赫斯说,由于采用了机械化生产的方式,瑞士农民的农庄不仅规模扩大了十倍,牛奶、羊奶的产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畜牧业生产率已达国际一流水平。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瑞士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也在进一步提高。
资料显示, 瑞士农场数量从1996年的79479个下降到2011年的57617个;5公顷以下的农场所占比例从1996年的24%下降到2011年的16.2%,20公顷以上的农场所占比例从1996年的21.8%上升到2011年的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