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小麦春管时节,藁城区系井村的剧俊梅大姐没有像其他农民那样忙着给小麦浇水、施肥。早上7点半,她才骑上电车出了门,10多分钟后,来到工作的地方——系井村南的五玄果蔬采摘园。
资料图
“俺已经不和小麦、玉米打交道了,现在早上8点、下午2点上班,每天干分配到的具体活儿,省心。”说起春耕,剧大姐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以前的辛苦记忆犹新,陌生则是现在的工作与传统农耕差别很大。
采访当天,剧大姐被安排给大棚葡萄打尖。大棚里翠绿的葡萄叶子舒展繁茂,一串串米粒似的小葡萄藏在叶子下面。剧大姐一边熟练地掐掉最上面的新芽,一边说:“这活儿主要为了防止葡萄秧疯长,为果实提供更多养料,有专门的技术员给俺们指导,干起来既简单又轻松。”
说起现在的工作,剧大姐十分满意。“俺今年53岁,在家门口上班,一年下来光工资就能挣一万多块钱,还有加班费、过节福利,虽然干的还是农活儿,但也是上班族呢。”
可别以为剧大姐只是一个“打工的”,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采摘园承包土地的“股东”之一。在2003年,采摘园流转系井村300多亩土地建设大棚,其中就有剧大姐家的5亩地。说起土地流转,剧大姐表示:“以前自己种,扣除各种成本,挣钱不多。现在除了租金收入,俺到土地上打工,还能有一份工资收入,这样的好事上哪儿找。”
目前在五玄果蔬采摘园,系井村的本地农业工人有40余人。和剧大姐一样,68岁的系井村村民李小乐也将自家土地流转给了采摘园,自己在园子里打工,每月工资收入就有2000多元钱。“现在家里空调、冰箱、太阳能都是拿打工收入买的。”说起家里的变化,李小乐脸上笑开了花。
目前,藁城区流转土地总面积已达到15.93万亩,部分或全部流转出土地的农户约3.25万户,占农户总数的20%。土地流转不仅让农民变身农业工人,更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