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在高淳区漆桥镇荆塘村有一片白茶园,青山环抱,绿水依傍,一垄垄茶树郁郁葱葱。茶园的主人、27岁的陈文龙是一名家庭农场主,他正和农民们一起在田间忙碌。越来越多像陈文龙这样的年轻人正加入到家庭农场的队伍。在我市2500多家家庭农场中,35岁以下的家庭农场主占到了12%,他们大多是农二代。
陈文龙的这片白茶园不同于普通的茶园,茶树间还能看到满地跑的鸡、鹅,并且种了黄豆、玉米等作物给鸡、鹅吃,是个小型的循环生态农业基地。
因为生在农村,陈文龙从小就跟着家人种地。读大学时,高淳有人开始种植白茶,他父亲跟着种。当时种了80亩白茶,由于不懂专业技术,前两年白茶没能长起来。还在读书的陈文龙每逢节假日都要回家帮忙照看茶园。
2009年,陈文龙大学毕业。他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在城里找份体面的工作,而是回到高淳,去武家嘴农业科技园当了一名农业技术主管。“我最擅长的就是跟农作物打交道。在这里,我也学到了很多。”陈文龙说,2013年,他辞职回家,和父亲商量,再扩建200亩茶园,搞循环生态种养。
陈文龙买来了高淳本地山羊、贵妃鸡、扬州白鹅的小种苗,养在茶园,用它们的粪便作为白茶的肥料。这样一来,茶园完全不需要再施肥。
最近,陈文龙又在慢城大山村慢客中心附近选了一个不错的地方,准备开一家茶馆,让游客品尝他种的有机白茶。
和陈文龙一样,江宁区禄口街道曹村的宇煊家庭农场的农场主丁文浩也是一位80后。昨天,在葡萄园里,丁文浩戴着一顶草帽,正和农民们一起给葡萄掐枝。丁文浩晒得很黑,他笑着说:“天天都在地里晒,不黑才怪。”
丁文浩的农场除了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还有葡萄、草莓、梨子、桃子等水果,并养殖了鸡、鸭、鱼等。虽然在农村长大,但丁文浩从小并没种过地。“这几年,我读了一大堆农业种植、养殖的书。”丁文浩告诉记者,现在他的种养殖技术提高了不少。
不过,丁文浩也坦言,种地确实是个累人的工作,“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有操不完的心。”眼下,丁文浩操心的是很快就要上市的葡萄销路,几十亩的葡萄,不及时卖掉,就要烂在地里。除了跑批发市场,丁文浩正准备开一家网店,在网上卖他的农副产品。
记者获悉,当前,我市家庭农场主的主力仍是60后、70后,但正有越来越多的80后甚至90后加入。“有没有年轻人加入,是衡量一个产业是否有前途的标志。”浦口区农业局一名负责人说,浦口区已有30多名80后家庭农场主,这些年轻人的加入,让他们看到现代农业的希望。
据悉,南京的家庭农场凡符合现代农业发展项目的条件,就可申请省市相关扶持资金,平均每户可申报10万元左右。另外,各区也有不同的扶持政策。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说,与过去分散型农业相比,家庭农场的规模适度,有相对可观的收入,另外还有政策导向、资金扶持等,这些都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现在年轻人点子多、有体力,这为发展现代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