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记者体验收割机手的一天 一路遭围堵玩命抢麦收
2015-06-10   来源:大河报   

  终到目的地

  农妇巧用计胜利大逃亡

  夜里10点,赵亮的妻子已经收了观音寺村50亩的麦子钱,按这样的进度,再有一天一夜也收割不完。妻子心疼丈夫:“他都几天几夜没好好休息了,加上今天长途奔波,再割个通宵,他身体肯定吃不消,我得想个办法,让收割机顺利转移。”几年的全国各地转战抢收,使得这个农村妇女积累了不少应变经验。

  她偷偷给张老五打电话,通知他把人都撤到观音寺加油站:“收割机没油了,我们马上要去加油,加完油,跟你们走。”

  张老五一声令下,几辆摩托车载着记者和十来名来自下生家园的村民堵在了观音寺加油站,加油站位于观音寺乡政府后坡。张老五给身边的村民分派起了任务:“你骑摩托车在前边领路,你在后边断后,我坐到驾驶室去,不能让司机随便停车,谁拦也不能停,这次再抢不走收割机,我们的几百亩麦子非烂地里不可,就是不下雨,麦子熟透风一刮,都落地里了。”

  加油站里还停着两辆收割机,都被村民们包围着,争吵声越来越大:“你这收割机不是割麦的吗?要多少钱给多少钱,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我们的麦子烂地里吧?不去我们村你就别想走!”

  张老五一开始就做足了准备,收割机一进加油站,就冲着人群声明:“这是我们从驻马店约来的收割机,谁也别抢,想打架我们可不怕!”发动着的摩托车围在收割机四周,不停地按着喇叭替张老五壮着声势。

  加完油,收割机在摩托车群的护送下出发,前边有摩托车开道,后边有摩托车护送。“这可是享受的国宾待遇。”坐在驾驶室内的张老五对赵亮开着玩笑。

  翻山又过河总算到地头

  趟过荡寨河,翻过两架山,收割机停在了一处名为安桥眼的三岔路口,坐在车内的张老五吓得一出溜爬出驾驶室:“差一点翻车,路太陡。”下车后的赵亮用手电照照路边的悬崖,吓得再不敢上车了。

  “你看看这路就知道俺这儿为啥抢不来收割机了,路太差了,这村村通也不知道啥时候能通到我们这儿。”张老五向记者抱怨道。

  没办法,赵亮只得将收割机开下卡车。“这往前边不敢走,怕翻车,收割机太高,装在卡车上悬空,往后边倒更危险,又没地方调头,只得将收割机开下来慢慢往前开,但我妻子不会开车,你能不能替我把空卡车开着,我一个人没办法呀!”赵亮向记者求救。

  收割机在盘山土路上走走停停,深夜11时许,终于开到了下生家园。

  开动收割机玩命收小麦

  热情的下生家园人已经为赵亮夫妇准备好丰盛的夜餐,米汤、蒸馍、猪肉炖粉条,吃完饭,赵亮夫妇开始在漆黑的山间洗澡、洗衣,“开一天收割机,身上的灰和汗能洗下来几斤,要是不洗澡、洗衣,就没办法睡觉”。

  收割机停在麦田边,洗完澡的赵亮夫妇就睡在卡车的驾驶室内,那是他们流动的家。

  6月8日清晨5时许,赵亮夫妇被吵醒,等不及的村民们早早来到地头。赵亮夫妇顾不上洗脸,一个先下地丈量,一个开始发动收割机。

  下生家园的麦地大多是坡地,一片最大的不会超过5亩,一般都只有几分地。割完一片转移时往往颇费周折,幸亏这种链轨式的收割机像坦克一样爬坡能力极强。

  午饭是村民们送到地头的,赵亮夫妇吃饭的时间缩短到了十分钟,每人一碗捞面条,外加两大碗面汤,这是他们一天中吃的第一顿饭。

  加上在观音寺村收的50亩,赵亮夫妇24小时内除去5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共计抢收了150亩麦子,抢收十多万斤小麦,收入一万多元。

  “钱是挣了不少,但这就不是人干的活,今天晚上在这儿睡,明天晚上不知道是睡在海南还是东北,天天跟打仗一样。”赵亮的妻子说。

  记者手记>

  有个“滴滴收麦”多好!

  本是回老家帮父亲收麦,没想到却卷入一场抢收割机的“战斗”。

  抢了两天收割机,父亲的7亩麦子终于颗粒归仓,看着金灿灿的麦子,父母的脸上满是笑。

  我在替父亲抢收割机时曾把鲁山西部几千亩小麦焦熟却盼不来收割机的事发到微博和微信上,好多网友建议收割机也借鉴“滴滴打车”的成功经验,开通“滴滴收麦”。

  我把这个消息告知父亲,70多岁的父亲激动地说:“要是真能像你说的那样,手机滴滴一响,收割机开到地头,那就太好了,你也就不用回来替我抢收割机了!”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81490-1.html

标签:农机 麦收 围堵 一路 体验 收割机手 记者

上一篇:李强:一个90后“农机改良师”
下一篇:从陪着父亲修拖拉机到研发无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