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春升,河南人,是务农两年的“新农人”。
2013年6月走出河南农业大学的校门,我决定跳回农门。这是一个迟疑了又迟疑,不容易做的决定,但两年的种田经历让我对未来信心满满。
土地创客情结的开启
我虽然生在、长在农村,但回归乡土并非因为我对土地懂行多少。大学我读的是社会工作专业,种地对我而言是个新的课题。就在那年的毕业前夕,一位学长在这个新的课堂里给我上了一课。
在网上看到这位学长的一则“毕业了,一起来地里创业吧”的招聘启事后,我如约来他的农场里面。这位早我几年毕业的学长,带我在他的农场里参观了一圈。正值那年“三夏”麦收,一辆辆红白相间叫“雷沃谷神”的收获机慢慢驶过,随后是雷沃拖拉机牵引着雷沃打捆机上场,将麦秸码成方捆,最后播种机免耕播种下玉米。这个农场里的农业装备编队,将小麦收获、秸秆回收利用及玉米播种一次性完成的作业场景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近万亩的农田,一周内完成耕种收储运,这对我真的是震撼而生动的一课。
那时,我开始意识到,农村已不再是袅袅炊烟的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大农业转型的这个时间里,农民也面临着从传统种养的老农人到新一代懂技术、懂市场、懂营销的“新农人”的转变。这位学长正是这样完成了他的角色转换。他的爸爸是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每年组织近百人的雷沃谷神车队参加跨区作业机收,他也已经是当地的农机名人。
作为带着新见识、新理念返乡的“农二代”,学长没有走他爸爸传统经营路子。他首先把雷沃谷神跨区作业服务队转型成了一支“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队。作业服务队在雷沃谷神收割机基础上,陆续增添了拖拉机、玉米机、打捆机……
“大家伙”越来越多,通过优化配置了农机资源,这个原本松散的合作社团队开始向紧密型发展。合作社也在学长的带领下逐步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合作社不限于最初的收割小麦,开始承担起周边十里八乡全程“耕种管收”任务。师哥也由一个农二代大学生变成了农机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