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困境下,肖学清一度对自己看好的有机农业开始产生怀疑,甚至想到了放弃。然而,就在10月份的某一天,当肖学清到大棚里巡查草莓死苗时,突然发现土壤里冒出了很多小蚯蚓。“蚯蚓是在土壤很肥沃、很优质的情况才会出现,它们的出现,让我坚信我现在所从事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而且一定能够生产出更优质更安全的食物。”正是小小蚯蚓的出现,让肖学清再一次坚定了创业的决心。
虽然决定继续坚持自己最初的梦想,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却让肖学清和刘一梅有点喘不过来气。去年7月,工人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领到工资了。“当初怀着美好的憧憬,向亲朋好友借了20万,结果如今却连工人的工资都发不出,真的没信心了。”就在肖学清觉得身心俱疲,甚至心生动摇的时候,妻子给他打了一针“强心针”:“你既然做了,就要坚持,放弃的话就等于回到零。”性格直爽的妻子不断给肖学清打气,同时借来父亲养老的2万元钱,又从好友处借来2万元,帮肖学清渡过难关。“在我东拼西凑时,我们的两名工人主动提出要每个人投2万元给我,我们没有发工资,他们还愿意投钱进来。”肖学清说,工人的支持让他感动,更给了他信心。“工人都是看着我长大的伯伯婶婶,他们比我难,还拿出家里的钱投给我,我没有理由不坚持下去,再难我都要挺过来。”
除了资金遇到困难,家人的不支持也让肖学清有些为难。“农活儿的辛苦还不算苦,苦的是社会的不支持,家长的不支持。”肖学清和刘一梅两个班共有近90名学生,但留在农村发展的就只有他们两人。而最让肖学清难过的是,一直以来,父亲都不支持他回农村发展。“在父辈的意识里,他们是种地的,他们了解种地的辛苦,所以他们千方百计要把儿女送出农村,希望他们在城里发展。虽然城里生活也不轻松,但总比在家种地好。”肖学清说,自己读了大学后,没听父亲的建议留在城市,反而坚定地回到农村,并且就在家附近承包了土地,这在父亲看来是“丢脸”。但即使是这样,肖学清说,自己是不会放弃职业农民梦的。
突围:开创现代化的“田园生活”
去年第一批草莓成熟后,肖学清和刘一梅又开始为销路发愁。“刚开始销路迟迟不能打开,我们两个常常失眠睡不着觉。后来受到淘宝电商模式的启发,我们就尝试着让每个客人成为我们的宣传员。”肖学清让每一位买了草莓的顾客都加上他们的微信,在回家吃了草莓后如果分享到朋友圈,下次购买就可以享受8折。创新推广方式后,草莓销路一路看好,加上农庄里用的都是生物有机肥,草莓的口感好,回头客很多。“目前通过朋友圈介绍来买草莓的已经占了7成,今年我们还将继续用年轻人容易接受的方式推销草莓。”
经过近两年的用心经营,如今,肖学清的家庭农场已经慢慢走上正轨,而他也越来越爱上了这种现代化的“田园生活”。“和以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传统劳作方式不同,现代种植业更多的是劳于心,而不是劳于力。”肖学清说,每天走在田间地头,看着自己亲手种植的“宝贝”每日发生变化,闻着庄稼的清香,听着虫鸣,才能真正体会到农村生活的甜与苦。
现在,除了原有的草莓园,肖学清还种植了近40亩桃子、李子、梨子和120亩水稻田。展望未来,肖学清希望在家庭农场的带动下,5年内发展蔬菜基地1000亩,优质水果基地1000亩,带动周边1000人以上长期就业,把自己的家乡石龙村建设成为“四季鲜花不断、瓜果飘香,四季游人如织”的生态旅游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