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9月9日,来自中国河北省的刘杰穿着笔挺的毛料中山装,第一次坐上飞机,在辗转几个国家之后,降落在马达加斯加。
资料图
35年后,刘杰这样回忆:“那时,农村有个人出国,不管是什么工作,都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我父亲走路的时候都是昂头挺胸、洋洋得意的那股劲儿,现在好像还在我眼前晃动。”
那一年,刘杰还是临时工,工资43元外汇人民币。他的工作地点在2号公路腊怒马方纳大桥工地。这里地处沼泽,曾是一个令欧美国家工程师直摇头的公路项目,但中国人拿下了这个项目。
“天气很热,地表温度能达到五六十度,光着脚根本不敢着地。初来乍到的北方人对热带雨林气候很不适应。”刘杰回忆,“那时不要说空调,连电风扇都没有,散热降温只有靠蒲扇。蚊子一群一群的,不论白天晚上都咬人,咬了人还把疟疾传给你。”
这是刘杰第一次与马达加斯加结缘,一呆就是5年。1985年年底,2号公路全线贯通。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到场剪彩,成千上万当地群众载歌载舞、通宵欢庆。从那时起,这条公路一直是马达加斯加最重要的交通干线。
首次援外工作结束9年后的1994年,刘杰又回到这片土地。这次是承建马达加斯加首都体育馆。由于项目工期很紧,已担任技术骨干的刘杰干脆吃住在工地,经过近100个昼夜的苦干,项目如期竣工,并且成为马达加斯加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两度援马,刘杰与这片非洲土地结下深情。1996年,他决定留在马达加斯加创业,重点是引进中国的农业机械。他说:“一开始,碾米机样机就摆在客厅。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开着车走村串寨,四处张贴广告。”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杰很快打开局面,并因地制宜开发出物美价廉的一系列农机产品,注册多项专利,生意越做越红火。
有段时间,马达加斯加治安形势不好,时常有华人被打劫。为此,刘杰晚上睡在阁楼上,并把当天收入的现金藏在屋脊;每逢下大雨,硕大的雨点打在铁皮覆盖的阁楼上噼啪乱响,让人难以入眠。就这样,靠梯子上上下下坚持了1年多。
在非洲创业,往往要防范当地政局动荡。刘杰说,过去五六年,这里有过两次枪声四起、子弹横飞的经历,“催泪弹的气味从马路上飘进来,呛得人喘不过气,大家只好就地趴下”。
“大使馆、经商处不时来电话询问现场情况。那个时候能听到中国官方机构的声音,心里真正感到什么叫祖国的温暖,”刘杰说。
在马达加斯加前后近30年,刘杰从这片土地汲取了养分,也给这片土地回馈良多,如资助学校、灾害捐款、创办文化沙龙等。他身兼马中友好协会副会长、中资企业协会副会长等职。因为亲身见证了中马两国友谊的巩固发展,在两国建交40周年之际,他被马达加斯加政府授予骑士勋章。
刚创业时,刘杰梦想着“马达加斯加哪里产稻谷,哪里就有我们的碾米机;哪里有农田,哪里就有我们的拖拉机”。20年过去,当初的梦想已经实现。
刘杰说:“马达加斯加基本结束了手工舂米的历史,中国制造的机械解放了马达加斯加的兄弟姐妹。这是我们公司的成就,也是中国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