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农业部农机化司李伟国司长在农机购置补贴机具分类分档和补贴额测算座谈会议上的讲话
2016-01-14   来源:农业部农机化司   

  二、推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常态化

  农机购置补贴是推动农机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和手段。怎么建立常态化的工作规范程序,是我们实际执行部门要考虑的一个问题。以往每年必须等到农、财两部发文下去,各地再来启动实施的情况要彻底改变,要使补贴政策实施进入常态化的轨道。今年研究印发的《2015-2017年指导意见》,一定管3年,表明至少这3年政策不会有大的变动。大的方向和基本政策不会变,但可以有小的调整。2016年第一批购置补贴资金规模已经下达,明年农机购置补贴工作要及早启动,不要等到三四月份才启动。我们将抓紧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紧明确若干重要调整事项。农业部办公厅与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一个通知,主要是把“缩范围、降定额、促敞开”这个方向性要求提出来,并强调进一步落实地方和产销企业主体责任,进一步加强监管和促进信息公开等。

  (二)修订发布《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目前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有77个品目,比以往多出60个左右。虽然多有多的好处,但实践表明,弱点更多,有很多品目不适宜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分档和确定补贴标准,今年的很多问题就是由此而生。因此,从明年开始,将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大致调整为23个品目232个档次。为保证各地工作早启动,《全国通用类农业机械中央财政资金最高补贴额一览表》马上就会下发。

  (三)推动补贴资金申领更加直观便捷。要进一步规范补贴程序,简化操作程序。要逐步实现补贴辅助管理系统的全年开放,资金用完就关闭,资金没用完就开着。要逐步实现经销商与补贴具体操作脱钩。补贴政策是给农民实惠,不宜通过中间环节实施。县里原来通过经销商办理服务,农民感觉补贴好像是经销商给的,这样不好。我们公布补贴范围、补贴标准,农民买了机具,拿了发票到农机部门核实验机后,就可以回家了,钱直接打到卡上。对于农民来讲,程序简单了,虽然增加了我们的工作量,但对进一步扩大政策宣传效应,降低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监管

  (一)加强社会监督。要引导相关方共同参与政策实施监督,主要手段就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让农民、社会和企业来监督。从实际分析看,补贴政策实施中的许多问题不在农民,农民违规量小,主要还是由企业违规行为引发,企业违规影响大、性质恶劣。因此,今后我们的监管重点在企业。监管企业行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一切可以公开的事项,引导企业之间相互监督。有些技术性很强的问题,农机管理人员不一定清楚,但产销企业在行,他们最清楚,他们的举报投诉很有针对性,并且很到位。加强社会监督特别是企业间的监督,有助于维护诚信守法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加大违规查处力度。一定要让违规企业得不偿失,要痛,要有震慑。一定要形成信息的联动。不管是通用类还是非通用类,在一个省发现问题,各省之间要形成相应的联动查处机制,要建立健全违规企业被查处信息的传导机制,确保一省发现问题,其他相关省份能及时获得,让各省带着线索进行预防和自检,否则企业在这里被处罚,在那里还在享受补贴。一定要规范处罚措施流程。对企业的处罚要逐步建立起相应的规范。比如什么情况下应该暂停,暂停以后到什么情况可以恢复;什么情况下可以直接取消;什么情况下是暂停一个产品,什么情况下是暂停所有产品,等等。要研究制定这样一个指导性规范,至少是一个大概的。通过这样的规范,加大对企业的威慑力;也可以指导各省有相对统一和一致的违规处理标准。

  (三)特别关注个别产品实际补贴比例畸高问题的调整处理。原来讲的30%是同类同档机具相对的测算标准上限,但涉及到同档次内某一个具体产品,有的实际补贴比例可能是20%,有的可能是30%以上,这种在30%左右适当浮动的情况是正常的,包括在年度内波动也是正常的。但是,对个别产品出现补贴比例畸高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有重大技术突破或原材料价格下滑带来的农机制造成本下降,企业采取降价促销手段,很正常。但补贴实际比例太高,如超过60%,甚至出现价补倒挂,就不正常了,一定是该具体产品在质量、性能、配置等方面出现了大问题,比如今年处理的茶叶风选机、喷滴灌产品等。对这些极不正常的问题,一旦发现要及时处理。首先要暂停补贴,然后去调查研究和处理。关于年度补贴额调整问题,对同档次的限额,年度内一般可不作调整,可以对问题产品进行个别定向调整。

  如何发现这类问题,主要还是依靠县以下基层部门。对情况最清楚的是基层一线的部门和同志,要研究给予他们一定的应急处理权限。如果情况属实的马上暂停;如果情况不清楚,马上调查。怎么调查,怎么判断,怎么下结论,各地要做一些积极探索。

  最后,谈一下补贴资金需求和执行问题。目前个别省份结余资金量较大,省市县农机化主管部门具体执行政策的同志压力很大。对此,大家一定要把情况向单位领导讲清楚,在争取和使用资金方面形成基本共识。要认真开展需求摸底调查,实事求是地提出年度资金需求。其实,任何事物包括农机化的发展,都有阶段性梯度发展特征,资金需求同样也有类似特征。比如,东北等地区当前一段时期内发展农机化的条件比较成熟,农业经营规模也大,有这样外部环境,机械替代人工的步伐就快一些,资金需求量大一些是合理的;丘陵山区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立地条件差一些,种植结构复杂一些,适合的机具供给不足,给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合适的机器,资金需求量暂时小一些也是合理的。对此问题,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再过一段时间,东北等地区机具相对饱和了,资金需求量就会下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丘陵山区适用的机械研发多了,资金需求量上来是很有可能的。希望大家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资金问题,不宜盲目求多,关键是要把现有的资金花出去、花好了。

  (根据记录整理)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81393-1.html

标签:农机 补贴额 分档 测算 座谈 讲话 会议 分类 机具 补贴 农业部

上一篇:张桃林:加大农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 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更有力支撑
下一篇:农民培训“MBA” “青年农场主”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