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要更加注重后续服务。适应农业规模经营加快发展的需要,升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提高机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为动力,培育发展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主体和农机大户,引导建立紧密联结利益机制,实现规范化、品牌化运作,增强服务组织发展后劲。大力推行机械全程代耕代种、土地托管和农机跨区作业等服务形式,形成“作业区域清晰、服务半径适度、服务对象牢固、作业收益稳定、机具转移顺畅”的新型农机作业服务模式。推进农机政务管理、作业市场和技术服务信息化,支持开展便捷高效的农机维修、销售、租赁、金融服务,不断降低农机作业、维护和交易成本。推动建设诚实守信的农机市场环境,引导履行服务承诺,保证服务质量。
五要更加注重法治保障。准确把握农机化法规要求,增强权责一致意识,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落实好农机安全生产、驾驶培训、维修网点、在用农机产品质量调查等监管责任。加强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按照程序推动修订完善农机安全法规、农机试验鉴定、支持推广目录管理规章及配套规范性文件,增强制度规定的协调性、实效性。以农机补贴、重大项目、行政审批等为重点,实行权力清单制度,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广泛宣传与农机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农民群众采用合法手段解决纠纷和维护自身权益。
2015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农业机械化将力争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2%以上,水稻栽植、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分别超过39%。主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是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统筹做好补贴启动各项工作,确保早实施、早见效。加强宣传培训和业务指导,营造有利于政策实施的良好氛围。
二是开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围绕粮棉油糖等主要作物、主要生产区域,制定“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方案”。今年,农业部在全国主产区建设48个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县,重点推进水稻机插,力争全国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39%;推进东北、黄淮海、西北地区的玉米机收,力争全国玉米机收水平达到60%;搞好三大棉区棉花机收、广西甘蔗机收技术集成与示范;继续推进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生产机械化。
三是完成2亿亩农机深松整地作业任务。在适宜地区要将深松机列为敞开补贴的重点机型,力争扩大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区域。
四是组织好重要农时的机械化生产活动。做好春耕、“三夏”、“双抢”、“三秋”等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工作,强化农机跨区作业管理,精心组织“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大会战。细化“小麦、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指导意见”,开展机收作业质量标准的宣贯活动,减少粮食收获过程的损失。
五是培育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农机化科技战略咨询专家组技术支撑作用,借力农业技术推广骨干培训计划、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等项目,开展“百千万”农机化人才建设,重点培养“百名”高素质农机化科技领军人才、“千名”基层农机推广骨干人才、“数十万”农机职业能手。
六是改进农机化质量监督管理。研究修订完善农机试验鉴定有关制度,增强制度规定的协调性、实效性。
七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推进实行农机定期免费安全检验制度,鼓励对农机牌证发放、安全检验、培训考试、报废回收、安全保险等费用给予财政补贴。去年财政部、发改委已经明确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免征农机监理行政事业性收费,今年努力争取把免征范围扩大到所有农民和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