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李伟国
下面,请河南省农业厅魏蒙关副厅长发言。
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 魏蒙关
今年河南省小麦生产在农业部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春季农业生产会议精神,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牢牢抓住夏粮生产主动权。目前,全省8170万亩小麦正处于灌浆期,墒情适宜,群体充足,发育健壮,再有不到半月时间,自南向北将进入收获期。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省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谋划“三夏”农机工作
夏粮是河南全年粮食生产的重头戏,组织好“三夏”农机化生产,是确保小麦颗粒归仓、秋作物适时播种的关键所在。
分析今年“三夏”农机工作,有利因素:一是机械装备充裕,作业能力提升。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激励,我省联合收割机保有量快速增长,去年年底已达16万多台,预计今年新增5000台以上,加之新增机械以大喂入量为主,单机及总作业能力持续增强。同时,多功能精少量播种机快速增加,秋作物播种机械作业能力充足。二是农田条件改善,机械作业更加便利。我省大力推进高标准粮田建设,农田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进一步优化了作业环境。三是组织化程度提高,合作社成为作业主体。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5700多家,订单作业、土地“托管”面积逐渐扩大,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农机组织化程度逐步提高。
不利因素:一是气候条件不确定。“三夏”天气复杂多变,若遇阴雨天气或集中成熟,可能出现公路主干道机具扎堆、偏远地区争抢收割机现象。二是市场调节预期不确定。近两年,外省来豫作业机械数量逐渐减少,跨省农机对“三夏”作业的调节作用降低,个别偏远区域可能出现机具短期紧缺状况。三是机收价格预期不确定。今年燃油费用较去年有所降低,但机械购置成本和雇工、维修、机械运输等费用均在增加,机收价格可能略有上浮。
对此,今年我省计划组织400万台以上农业机械投入生产,其中联合收割机16.5万台(预计引进省外机械1.5万台,组织出省作业4万台),确保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5%以上,玉米机播水平达到85%左右,进一步扩大小麦秸秆利用和还田面积,努力实现收、种同步进行,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基础。
二、提前做好农机作业各项准备
今年我省“三夏”农机生产准备工作,着手早、行动快、进展总体良好。一是及早安排部署。及早下发《三夏农机工作意见》,对全省三夏农机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及时上报2015年小麦跨区作业市场信息,并在“河南农机化信息网”上发布,为小麦机收供需双方提供信息参考。二是强化部门协作。协商省交通厅免费发放9万张农机跨区机收《作业证》。与中石化河南分公司联合下发《关于做好三夏农业生产用油供应工作的通知》,保障油品供应,惠农便农。与省气象局联合下发《关于为机手免费提供手机短信服务的通知》,免费为农民机手提供气象、道路、小麦市场等信息服务。三是做好农机检修和机手培训。全省已检修保养各类农机具250万多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12万台。培训20万多名农机操作、维修人员。四是积极组织开展机收对接服务。组织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与周边村组、农户签订作业合同2.8万份,落实合同面积2000余万亩。
三、全力以赴保障夏收夏种
下一步,我省将以保障夏收夏种为目标,不断提升“三夏”农机作业水平,重点做好五项工作:一是科学组织调度农机。充分发挥“三夏”农机调度办公室的作用,优化收割机布局,合理安排省内机械开展小范围跨区作业,引导省内外机械有序流动,提高作业效率。对突发天气和局部机械短缺状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探索建立县级农机作业应急服务队,随时应对突发灾害,确保生产有序进行。二是加强“三夏”信息服务。充分利用短信平台、网络和媒体等手段,及时发布各地机收进度、机具供求、作业价格、天气状况、路况交通、机械作业安全警示等信息,为机收提供便捷有效服务。三是提高农机作业组织水平。发挥农机合作社装备能力强、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鼓励机手加入合作社、作业队,组团外出,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大力推行订单作业、承包作业、一条龙作业等模式,提高机具使用效率。四是提升农机作业质量。根据小麦成熟度,引导农民适时收获,切实降低小麦机收损失率。大力发展粮食烘干机械,为应对阴雨天气、提高小麦品质做好准备。大力推广小麦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秸秆打捆、铁茬播种、灭茬播种等技术措施,努力实现夏收夏种同步进行。五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三夏”生产农机具的隐患排查,教育机手不疲劳驾驶、不违章作业,确保农机作业安全。
“三夏”生产时间紧、任务重、不可预见因素多。我们将按照张桃林副部长讲话要求,对“三夏”工作再安排、再部署,全力打好“三夏”生产“攻坚战”。
主持人:李伟国
下面,请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何存贵局长发言。
陕西省农业厅党组成员、省农机局局长 何存贵
今年,陕西小麦面积1630多万亩。由于春季降雨充足,目前小麦长势良好,丰收在望。搞好“三夏”农机化生产,对于确保夏粮颗粒归仓,把夏玉米播在高产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从4月份以来,我省早抓快动,提前谋划小麦跨区机收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现将准备情况做以简要汇报。
一是提早安排部署。4月下旬,我局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三夏”机械化农业生产工作的通知》,从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等方面,对“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县立即行动,全力投身备战工作。
二是抓好检修调试。结合农机年度检验工作,重点开展了“三夏”农机具检修保养工作,依托全省5250多个农机维修网点,采取固定维修和巡回服务相结合,对近120万台“三夏”作业机具进行全面检修和调试,确保以良好技术状态投入作业。
三是开展技术培训。启动实施了农机系统素质提升大培训行动,以新购机农机驾驶操作人员为重点,复训、新训相结合,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全省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00多期,培训农机作业人员3.6万多人.次,有效提高了其驾驶操作技能和安全生产意识。
四是搞好组织协调。我局先后与公安、交通、石油和气象等部门协商“三夏”农机管理相关工作,形成了部门合力战“三夏”的工作机制和良好氛围。全省共发放《作业证》16000多张,为落实免费通行政策提供了标志凭证;开设加油“绿色通道”;设立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260多个,为过往收割机提供接待服务;在全省组织开展小麦跨区机收市场信息调查,编印《2015年小麦跨区机收服务手册》,随同《作业证》一起免费发放机手。继续依托“手机短信服务平台”和跨区作业服务直通车系统,及时向农机手提供市场信息和气象服务,为“三夏”农机作业保驾护航。
五是强化安全监管。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要求,在全省开展“铁拳”执法行动,努力消除不安全因素,严防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近期又专门组织农机安全专项督导检查,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