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购置补贴暖民心
郑国军说,他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国家实行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5年来,他的农机具不断增加、更新,光农机购置补贴就累计节省开支3万余元;
济源新大地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最初的仅有3台小型农机到如今的88台(套),累计享受国家农机购置补贴100余万元。
5年来,全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补贴范围逐年扩大,各级财政共投入农机购置补贴资金73.36亿元,带动农民投资170多亿元,补贴购置各类农机具77.3万台套,受益农户53.5万户,拉动规模以上农机工业产值快速增长,收到了农民受益、企业获利、政府满意的多重效果。
展望2016年,省农机局局长凌中南满怀信心地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78.7%,农机总动力要达到1.2亿千瓦,小麦机播、机收水平均稳定在95%左右,玉米机播水平稳定在80%以上,水稻机收水平稳定在80%左右。”
评论:铁牛扬蹄田野飞歌
农村有句俗话说:“磨镰不等于少割麦。”
据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我国种植小麦有4000年左右的历史。4000年来,人们收获小麦主要靠镰刀,靠人力。烈日下,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汗如雨,口干舌燥,腰酸背痛……家是农村30岁以上的人恐怕都有这样的麦收记忆。
1952年,我国才开始生产畜力收割机,1962年,才有了机力收割机。到了2003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也只有33%。仅仅是又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到了2015年,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63%。10多年来,我省农机化发展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到2015年底,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5%,小麦机播、机收水平均稳定在95%以上。
我省农机化“颠覆式”发展,主要得益于科技、合作、补贴。科技进步让农机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现在不仅小麦可以机播、机收,玉米、花生都可以机播、机收,秸秆还田机、旋耕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驰骋在田间地头。合作起来力量大,农机合作社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省农民生产方式的“变革”。农机购置补贴一年比一年多,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磨了4000年的镰刀“扔掉”了,但“科技之镰”“创新之镰”仍然要不停“磨”下去。相信不远的将来,无人驾驶收割机、播种机器人走进田间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