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粮食烘干机、转盘式自动喷灌机、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昨天,在全市推进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托管工作现场会的第一站――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众多新型农机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我们以土地流转、托管作业、订单作业、跨区作业为载体,采取统一作业、统一核算的企业化模式运营,年均作业量6万亩以上,创收360万元。”合作社理事长孙瑞平的话引起了共鸣。
安阳县金土地农机合作社的 长青感慨地说,他的农机合作社成立仅两年,除了参加跨区作业,还流转土地750亩,托管土地500亩,与160多位农民签订了承包协议,由于土地实现了规模经营,农业全程机械化水平大大提升,今年首次在安阳县东部实现了玉米收播同步。
富民、金土地农机合作社是全市农机合作社探索土地流转托管,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创新农机经营体制的缩影。目前,我市开展土地流转的农机合作社有51个,流转土地4.12万亩,开展土地托管的合作社有25个,托管作业5.13万亩。据统计,我市现有登记注册的农机合作社228个,合作社常年作业总面积189.7万亩,年经营总收入1.15亿元。农机合作社充分发挥机具多、配套全、规模大等优势,积极开展订单作业和连片作业,通过一条龙、“套餐式”作业模式,提高农机具利用效率,已由初期的单一作业,逐步向耕、种、收一条龙全程作业、流转托管土地等综合性作业服务拓展,延伸到农机维修、零配件供应、农资购销、农副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多种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和经营效益。农机合作社订单及连片作业面积占合作社全年作业面积的70%以上,单机收入在4.6万元以上,比未入社的农机手纯收入增加20%~30%。
市农机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农机合作社开展土地流转托管不仅可以节省大笔农业机械投入,而且这些流转托管的土地成为农机合作社固定作业基地,可解决农机保有量大、利用率相对低下的问题,实现农机化事业良性发展。我市规划到2015年年底,培育一批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托管先进典型,农机合作社实现土地流转托管面积20万亩,到2017年,实现农机合作社土地流转托管面积40万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