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友谊农场自1954年建立之初,就以前苏联援建的农业机械为基础,开始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探索,从全苏联装备到国产机械,再到1978年率先从美国引进国际先进的成套农机装备,从五十年代末期40%的农机化率到2001年被农业部农垦局列入“农业现代化示范场”、国家"863"智能化专家系统试验基地、2007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垦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整场整建制农业高产创建示范区,综合机械化率达99%,农机装备总动力30万千瓦,真正见证了中国农业现代化历程,谱写了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新篇,引领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方向。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现代化应有作用,在技术创新上,围绕科技示范带建设,通过改装轮式拖拉机装备窄轮胎进行模式化播种、中耕;拓展大马力拖拉机作业范围,1204拖拉机带9行播种机、200马力机车配接盘带12行播种机可在1.3m垄上作业又能在1.1m垄上作业的双模式。在农机标准化提升上,实现农机旱田秸秆还田、秋季黑色越冬、GPS卫星导航、旱田大马力机车作业、旱田精密播种、电动播种育苗、智能化浸种催芽的七个100%。在高产创建上,农机具集成综合配套组装。围绕农业部高产创建打造万亩片建设,农场秋整地实施秸秆粉碎还田机抛撒秸秆、秸秆还田犁进行保护性耕作翻地、GPS导航技术起垄施肥,播种前搞行间覆膜并膜下滴灌,春季进行模式化精密播种、变频宽幅高地隙喷药机进行植保作业的机具集成技术组装。发挥各关键时期的应急碎土作用。在加快农机化更新步伐上,2013年,农场投资1.1亿元,旱田机械更新122台(套)水田机械更新345台,收获机械更新38台,水、旱田机械化水平达到98%以上。实现了卫星定位、自动导航、深松整地、精密播种、变量施肥、即时测产等高标准作业。在农机标准化载体建设上,共建成10个集管理、培训、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中等规模以上农机管理服务中心,采取“六统一”精细化农机管理模式加强农机标准化管理,基本实现了管理体系、机械作业、装备管理、技术推广、维护修理、经营核算、信息统计、机务区建设、队伍建设和安全管理的“十个标准化”。黑龙江省友谊农场通过这些措施,即降低生产成本和劳动强度,又促进农机与农艺的进一步深度融合,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化大农业的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