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哪儿了?天气咋样?好不好割?”在蓬安县睦坝乡,老范盯着金黄的稻田,一会儿拨一个电话,耳朵紧紧贴在手机上,扯着嗓子喊。那边如果回话说“好”,他会叮嘱一句,“注意安全,多挣点。”有的正赶上下雨天或者机器出了问题,他就要皱着眉头 唆几句。
老范是河南宋庄人,前几年,买一台收割机21万元,政府补贴4万元,当地村民开始陆续购置农业机械,目前,宋庄有收割机180多台。“全国各地都种粮食,只要农机手肯吃苦就能挣到钱,一年把本儿收回来。”老范说,宋庄是远近闻名的农机村。
农机手老范的脑子里,有一幅“铁牛”迁徙图,靠着这幅南至海南、北至东三省的稻麦收割路线图,一年中的6个月,村里180多台收割机像候鸟一样迁徙,一台收割机年均收入25万元。
“五一”去海南收稻,6月中旬到广东、广西收早稻,然后转战四川、湖北,至9月初,三分之一的收割机下广东,三分之一的收割机上东三省,三分之一的收割机留在河南,一直收割到11月上旬才算结束。这种稻麦两收的收割机,让农机手兼具“麦客”“稻客”双重身份,作业期长达6个月。
“走到哪儿了?天气咋样?好不好割?”在蓬安县睦坝乡,老范盯着金黄的稻田,一会儿拨一个电话,耳朵紧紧贴在手机上,扯着嗓子喊。那边如果回话说“好”,他会叮嘱一句,“注意安全,多挣点。”有的正赶上下雨天或者机器出了问题,他就要皱着眉头 唆几句。
老范是河南宋庄人,前几年,买一台收割机21万元,政府补贴4万元,当地村民开始陆续购置农业机械,目前,宋庄有收割机180多台。“全国各地都种粮食,只要农机手肯吃苦就能挣到钱,一年把本儿收回来。”老范说,宋庄是远近闻名的农机村。
说起“铁牛”迁徙图,老范来了精神,“每年,当地农机部门都会给我们发信息,那个区域可以收割,那些地方能够停车休息,这样就不会抓瞎了。”哪个农机手该走哪里,那里的天气如何,一天能割多少亩,割完再往哪去,老范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