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安排,精心部署,科学组织,强力推进,经过各地、各级涉农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农场职工的共同努力,春耕生产各项任务均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取得了今年农业生产第一战役的全面胜利。记者从省农委获悉,截至27日,全省绝大部分旱田作物已经出苗,普遍苗齐苗全,苗情好于上年;水稻秧苗进入返青阶段,长势良好。
总体看,今年春耕生产突出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农时提前。由于今春前期气温高、回暖早、降水少,全省各项农事活动普遍提前。3月23日完成水稻扣棚,4月23日完成育苗,5月25日完成插秧,实现了不扣4月棚、不育5月苗、不插6月秧的目标。大田播种4月18日开始,5月23日结束播种。水旱田始播期均比去年提前一周,结束期比去年提前2~3天时间,各种农作物都播(插)在了丰产期。二是标准提高。全省共投入春耕资金620亿元,比上年增加20亿元,投入标准是近年来最高的一年。全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继续保持在98%以上,优质专用品种覆盖率达到92%。水稻智能化催芽和大棚化育秧比例分别达到86.4%和69.4%,比上年增加16.6个和2.4个百分点。三是结构优化。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继续保持在2.1亿亩以上,主要粮食作物呈“两增、两稳、一减”,水稻、大豆面积有所增加;玉米、马铃薯面积基本稳定在上年水平;小麦面积减少。
今年我省在春耕生产中突出抓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惠农政策,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积极性。全省加大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提前下拨143.11亿元的粮食补贴、良种补贴资金,并于3月底前全部发放到农民手中。在中央惠农政策的基础上,我省在水稻育秧大棚、智能化催芽车间、农机合作社和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提前向广大农民宣传国家关于将大豆临储价格调整为目标价格补贴的政策信息,让农民早知道、早准备。
二是加强基础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为夯实粮食稳定增产基础,全省突出农业基础建设重点工程,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垦大机械作用,在春整地中全部实行机械精细化操作,做到了整平耙细、垄向平直,实现了不达标准不播种。全省新建水稻育苗小区882个、大棚2.78万栋,水稻育秧大棚和智能化催芽车间分别达到84.8万栋和1023个,为早育苗、育壮苗、早插秧创造了条件,水稻育苗质量是近年来最好的一年。全省农村新增加水稻插秧机1万台,总数达到15.1万台,进一步提高了水稻插秧效率。
三是突出灾区生产,确保种上地种好地。提早组织去年遭遇洪涝灾害地区抢排田间积水,加快排涝散墒,抢修农田水毁设施,尽全力为春耕生产创造有利条件。针对受灾农户春耕资金不足问题,通过创新惠农补贴担保贷款、土地预期收益贷款、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和采取干部包保帮扶等措施,妥善解决。对严重湿涝旱田实行旱改水,做到以稻治涝,全省灾区旱改水面积达到95万亩。对有深松基础、不能适时整地的地块,灭茬后实行原垄卡种或免耕播种;对湿度大、散墒晚的地块,采取催芽播种、育苗移栽等技术措施,抢夺积温,确保了灾区耕地种满种严,为一年受灾一年恢复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是创新经营主体,发挥示范领带作用。以推进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为契机,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特别是鼓励和引导农民带地入社,使大型机械力量更好地在春耕生产中发挥作用,有效提高了春耕生产的机械化率,带动了全省春耕生产整体水平提升。目前全省已有43.5万户农民加入农民合作社,带动农户136万户,规模经营土地面积3600万亩。916个大型现代农机合作社自主经营土地面积达1500万亩。经营土地超过2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已发展到8.8万个,认定的家庭农场达到1.5万个,新增2000多家,农业企业发展到277个。
五是实施高产创建,提升春耕生产科技含量。全省把粮食高产创建贯穿春耕生产全过程,狠抓整建制推进,确保粮食均衡增产,共集中建设粮油糖高产创建示范片552个,覆盖所有县(市),三区创建面积达到10650万亩,比上年增加650万亩。重点推广综合配套增产增效技术模式和大机械精量播种、病虫害统防统控、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全省模式化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8亿亩,农村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9500万亩,均比上年增加500万亩。选择富锦等7个产粮大县(市)开展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增产技术模式攻关试点,共落实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21个。
六是强化组织领导,保障春耕生产取得全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今年春耕生产,先后召开会议专题推进。各地纷纷采取会议推动、典型引带等形式,加大春耕生产组织力度。农业、财政、发改、水利等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形成了春耕生产的强大合力。省农委连续第6年组成工作组,深入基层宣传落实惠农政策,督促检查结构调整、技术培训、水稻扣棚、大田播种等任务措施落实,有力保障了春耕生产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