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给乡亲们办事,我心头舒坦”(图)
2014-05-27   来源:重庆日报   

  陈长剑(左)带着工人补栽秧苗。记者 罗静雯 摄

  60岁的陈长剑这段时间特别忙。眼下正值水稻补栽秧苗时节,作为重庆潼南金牛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长剑得带着工人为数百亩稻田补栽秧苗。同时他还兼任梓潼街道新生村社保员,要为全村上千人办理各种社保手续。常常忙得几天都回不了家。

  有熟识的村民半开玩笑对他说:“你一把年龄了,村干部当了十几年,该享点清福了哦。”陈长剑总是嘿嘿笑着回答:“闲起要出毛病。我给大家办事,自己心头也舒坦。”

  科学种粮,带领村民丰产增收

  陈长剑会种田,这在新生村已是口口相传的事实。

  新生村有数百亩肥沃的田土,老人们都说新生村是“一碗泥巴出两碗谷”的地方。但过去村民一直沿用旧式种植方法,亩产量不高。

  30年前,陈长剑从云南打工回来,也带回来新的水稻栽种法――矮种密植,每亩田要多插30%~40%的秧苗。

  一开始有人还撇着嘴说:“种的啥子秧苗哦,密得连狗都钻不进去。苗子根本长不开!”

  陈长剑也不辩驳,只是精心伺弄几十亩试种田和村里的四亩集体公田。到收割的时候一过秤,试验田亩产量比普通田足足多出200斤!

  “全村都被震住了!”和陈长剑联手搞合作社的村民雷金春对当时情形记忆犹新:“那些跟着陈长剑种粮的村民,家家分谷子时都分得眉开眼笑。”

  这以后,新生村村民都学着陈长剑种粮食,亩产量普遍大幅度提高,实现了丰产增收。

  规模种植,带出20多个“大户”

  上世纪末,新生村大量壮劳力外出打工,撂荒地随之增多。按照政策,土地撂荒三年以上就要被收回。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陈长剑为守住村里的土地,开始“捡”别人家的田集中耕种,并承诺每亩每年给200斤谷子租用费。

  村民雷坤说,陈长剑此举既保住了田土,又带给了村民额外收益:“大家都夸老书记,硬是真心实意为我们办事。”

  到了2006年,眼看“捡”的田越来越多,陈长剑萌发出新想法――流转承包村民的土地,成片种植水稻。

  “地块大了,就可以充分利用机械化耕作,进一步提高亩产。”陈长剑说,他和另外三名股东合伙成立了重庆潼南金牛农机专业合作社,购买了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等农机设备,开始规模化种植。

  目前,周边三个村的2000多户村民都与合作社签订了协议。去年合作社种植水稻500亩,总产量达300多吨,最高亩产达到1400斤,陈长剑也喜获“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的殊荣。

  眼看陈长剑规模种植出效益,很多村民打算跟着学,张辉熊就是其中之一。

  “我去年流转了二十几亩地,老支书不但教我们种,还把小型栽秧机借我们用,又请农技专家来讲课。”张辉熊说,在陈长剑的带动下,全村已经有20多户村民开始规模种植水稻,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陈长剑收的谷子大半上缴国库,但每年必留下10吨左右优质稻谷卖给村民,且卖价比市价低:“乡亲们没种水稻了,可不能让他们为吃米发愁。”

  退而不休,为村里大小事而奔波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陈长剑就担任新生村党支部书记。全村1100多户,3600多人的详细情况,他都了如指掌。2011年换届后,尽管因为年龄原因不再担任书记,但全村上下仍坚持把他选为村“两委”成员,任村社保员。

  “老书记是个热心肠、人耿直,为我们办事从来不拉稀摆带。”村民蒋章国告诉记者,他常年在外打工,今年准备回家发展,但回村后发现已错过购买农村医保的时间,于是找到陈长剑求助。三天后陈长剑就带着一叠资料到家里让他补填,很快全家医保都落实了。

  村委会主任范树洪说,陈长剑卸任后,不仅帮忙协调资金,硬化了8.4公里的村级公路,还支持村里完成了新一轮土地流转,建成了现代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园200亩:“不管是村里的大事还是小事,老书记都非常上心。”

  眼下陈长剑正琢磨两件事,一是帮着争取专项水利资金,修建2公里水渠,解决3个社用水问题。二是尽快成立稻谷精深加工厂,带动更多村民搞专业化种殖,早日致富:“还是那句话,能给乡亲们办事,我心里舒坦。”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39351-1.html

标签:农机 舒坦 我心 办事

上一篇:郑州千余农机跨区作业 近4000人加入麦客队伍
下一篇:今年北大荒第二管理区精量播种机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