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争日,夏争时!又到一年“三夏”农忙时节,各地农机合作社纷纷开始投入到检修农机、制定计划的繁忙工作中,擦掌磨拳,期待着小麦机收带来的好收益,一些农机合作社更是早已踏上“三夏”跨区机收的征程,抢占麦收先机。
虽然近年来围绕着“三夏”跨区机收的话题不断,无论是机具保有量增加,市场竞争加大,还是用油用工成本上涨,收益不及以往,都令人对每年参加“三夏”农机跨区作业的机手们存了些许担忧。
那么,真实的情况又是如何呢?农机合作社的“掌舵者”们又有什么高招一一化解难题呢?记者采访了部分农机合作社理事长。
安徽焦魁农机合作社:分组出发 抢夺农时
记者联系上安徽省亳州市焦魁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焦魁时,他正在前往河南南阳的路上,汽车刺耳的喇叭声时不时会打断我们的对话。“我们‘三夏’跨区机收的队伍都出发了。前面几组队伍已经赶往了湖北的荆州市。我跟着的已经是第4组队伍了。”而仅仅这一组队伍就有80台收割机。
“今年我们合作社一共会有260多台收割机参加‘三夏’跨区机收,比去年更多了。主要是今年合作社社员们添置了60多台收割机,而且都是6公斤大喂入量的收割机。”一下子多了这么多的收割机,焦魁身上的担子又重了许多。为了每年“三夏”跨区社员们的收入有保证,按照惯例,焦魁都会提前到作业地去,与当地人签订好作业合同,然后再精心设计好作业路线,安排机具分组。“现在必须要事先跟人家签订好合同,否则市场上这么多的收割机,随时都有可能被别人抢了单。”他说。不仅如此,为了抢麦收,焦魁的收割机队伍先自行开往河南或者湖北,但是在途中转移的过程,为了抢时间占先机,他们则采取用平板车托运的方式转移。“费用上我们算过了,差不了太多,大约也就比自己开过去贵几百元而已,但是时间上可以大大节省了。”
然而,面对跨区作业出现雇工成本、油价上涨的形势,焦魁倒也有自己的看法。据介绍,这两年机收作业价格有所提高,如中原地区都普遍从原来的每亩30元涨到50元左右,驻马店等地原来每亩只有20多元的也提高到40元左右。“不过我觉得之所以作业价格在上涨,主要还是由于现在的人员工资太高了,我们这儿三夏一季一个人的工资有涨到8000元的,真是吃不消了。”即便这样,机手也不好找,焦魁说自己的一台车就是由于没有找到驾驶员而“趴窝”了。另外,20―40岁这个年龄段已然成为“三夏”跨区机收的主力军。“年纪大了身体会吃不消,‘三夏’跨区作业还是太辛苦了,条件也差,很多人都不愿意吃这个苦。不过现在还是好多了,我们今年所有的新车都装上了空调,比以前舒服多了。”他说。
江苏富民农机合作社:跨区范围变小了 服务的心变不了
“小麦跨区作业面积估计要减少30%。”当记者问及今年“三夏”跨区作业情况时,曾被评为“省级明星跨区作业服务队”的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富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新华略有失落。早些年,徐新华带领合作社走南闯北,跨区作业拓展到12个省市,累计跨区作业4500多台次,实现收入超过千万元。他说:“现在本地以及周边地区的农户几乎都买了机具,竞争实在太激烈。以前,都是麦子熟了,我们忙都忙不过来;现如今却是机具没有了用武之地。这不没有办法,今年取消了跨省作业。”
既然不能跨省作业了,那在省内作业情况又如何?徐新华坦言,今年小麦的跨区机收只在苏南、苏北地区进行,签订的订单作业只有1万5千亩左右,效益相比去年肯定是下降了。不过令徐新华感到欣慰的是,“虽然小麦跨区作业量减少了,可是由于小麦跨区机收的示范作用,今年合作社的机插秧订单作业与往年相比有所增加,现在机插秧队伍已开往上海,随后去安徽等地区作业了,预计可完成2万3千亩左右!”
即便如此,富民农机合作社还是竭尽所能的为周边农户提供服务。此次“三夏”,富民合作社准备出动30台左右小麦收获机,再过几天就要踏上跨区作业的征途,预计持续作业15―2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