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金手指”农机维修17年零事故 手机成咨询热线
2014-04-15   来源:半岛都市报   

  春耕时节,一台台农业机械在田间地头开足马力工作着,不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劳动效率,也节省了人力。都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家住平度市白沙河街道东李戈庄村的魏学智从事农机维修工作已经17年了,经他手维修过的农机从未发生过一起事故。近日,记者就来到了东李戈庄村见到了这位“金手指”。

  3个人两天检修一台车

  4月11日,记者来到位于白沙河街道东李戈庄村的青岛合协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作为合作社总经理的魏学智正在和其他工人一起,在仓库里检修一台大型农机。“我们3个人检修一台车就得花上两天的时间,合作社一共有三四十台车 ,趁着麦收前都得全面检修一遍。”看到记者来了,魏学智停下了手头的活,和记者聊了起来。

  “ 检修的时候,车上的每一个螺丝都要卸下来,每一个轴承都要检查到,这可是个细致活。”魏学智告诉记者,链条和轴承是车上的易损件,“每台车都有13条型号不同的链条,其中最易坏的就是绞笼链条和前过桥链条,每年都是必换的。”

  魏学智告诉记者,除此之外,由于每年跨区作业的时间长,如果轴承间隙大或者失油,也是必须要更换的。“我都是用给猪打疫苗的针头往轴承里打黄油,用的也是车用黄油。”魏学智说,油一定要买好的,不能贪图一时便宜,劣质油遇到温度过高的情况,会发热漏油。“而且用什么牌子什么型号的油必须一直用,否则换的新油和旧油的黏度和配比度都不一样。”

  麦收期间手机24小时开机

  “我们魏总只要老远看看,就知道那台车是哪年产的。”这是合作社董事长相尧华对魏学智的评价。相尧华告诉记者,魏学智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就开始和农机打交道,这么多年,经他手维修过的农机没有发生过一起事故。“前几年别的地方有辆车没有检修好,在地里割麦子的时候排气管堵了,发热产生的火苗引发了火情,烧了70多亩麦子,机主赔了5万多元。”

  而在青岛合协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这样的事情从未发生过。“我们合作社都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农闲的时候大家都会相互交流,也会到外地参观学习,提高技术。”魏学智告诉记者,维修车辆最为关键,每年农闲的时候,合作社便会组织技术人员对车辆进行检修,修好的车就统一放到车库里,等到第二年春天再检查一下。

  每年麦收的时候,魏学智的手机就成了热线。魏学智告诉记者,农忙时节他的手机都是24小时开机,随时帮忙解答车辆维修难题。“车坏了太耽误事了,少干一会就耽误麦收,也耽误挣钱。”为此,魏学智总是尽自己所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麦收时节,跨区作业

  “原来都是单打独斗,现在有了合作社 ,联系业务什么的就方便多了。”相尧华表示,青岛合协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现在合作社的所有机械已经达到了3000多马力。“我们村一共有770多人、248户,其中就有70多位农机手,算得上是平东最大的农机专业村了。”

  相尧华告诉记者,到了麦收时节,合作社就会组织机手到提前联系好的河南等地进行跨区作业。“我们联系好平板车 ,一辆平板拖车能拉4台机械,这样集体上路安全系数也比较高。”相尧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麦收期间,每台车平均能割700多亩麦子,平均一亩60元,在20天左右的时间里,一台车除了雇用机手、拖车运费和油钱、吃住维修费用外,纯收入差不多在2万元左右。

  尽管现在已经有30多台机械,但是合作社每年还会引进新车 ,并且原有的车开了三四年就会进行更换。相尧华表示,现在农业机械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如果不淘汰旧车引进新车,就会降低作业效率,影响机手的收入。“现在合作社购买农机还能享有更多的购机补贴,因此每年都会再购一批新车。”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33617-1.html

标签:农机 手机 事故 维修

上一篇:大农机带来大效益(图)
下一篇:重庆市农机一马当先备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