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号xnz360hao 进入:
【土壤改良、科学种植、新农资经销商】群

“维修”奠基的发展之路
2014-03-25   来源:中国农机新闻网(作者:白璐)   

  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代耕代收……作为农机专业合作社,主要经营项目和发展模式自然离不开土地与农机具,然而,在河北省藁城市有这样一家合作社,农机具维修是其成立之因,而后的经营与发展又与维修密切相关,合作社理事长赵栓振表示,未来合作社还将在维修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这就是河北省藁城市增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

  创收:农机维修到跨区作业

  “其实在合作社成立之前,我们只是一个农机修理站。”赵栓振给记者讲述了合作社成立的故事,“过去维修站的生意很好,到了农忙时节,附近的机手都会到此修车和保养。作业后,机手们经常会围坐在一起讨论,大家都认为农机单独外出跨区作业非常受气,不仅经常被当地机手抢生意,价格也很不公道,最好的方式就是结伴出去。”正如机手们所言,农机修理站将机手们“抱团出征”的想法很快落实了,刚开始只有三五辆车,后来随行车辆越来越多。赵栓振认为:“跨区作业最关键的是与各地农户的联系,机手出去后不用找活儿,到了就干,不用耽误时间。”由此,2010年,增收农机合作社成立,正式肩负起机手与跨区作业当地沟通联系、订单签订和车辆调度的重任。

  “合作社始终没有放下维修这个老本行。”赵栓振告诉记者:“对合作社机具的调度主要是便民服务,跨区作业服务费全部归作业机手所有,合作社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农机维修服务。”

  赵栓振介绍道:“对于跨区作业来说,配件是关键,在作业前要把需要的配件准备充足,配备专用车辆和技术人员,车内提供作业机具所需的零配件及维修工具。同时,在跨区作业时很多地方加油很不方便,合作社会随车带几桶油,以备不时之需。”按照合作社规定,每组跨区作业的车辆都会随行一辆维修车,以便处理作业中的突发故障。每组跨区作业机具需按照作业面积支付维修车辆5元/亩的维护费,该费用归合作社所有,主要用于支付社内工人的工资、农机油耗和社员的二次分红。

  虽然合作社的维修站全年展开维修业务,但是这部分的收入比例很小。对于社员来说,农机日常修理及农闲时的机具保养不收取修理费,需要更换配件时,仅收取配件费。对社外人员来说,除收取所需更换的配件费用外,再收取维修配件或更换配件价格的15%作为维修费。

  扩建:增加车辆与连续作业

  从合作社的经营模式来看,合作社的主要收入为对社内机手作业季的维修费和对社外人员的农机修理费用,这两部分的收入看似不大且每年收入相对固定,那么合作社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赵栓振根据经验告诉记者:“合作社要想实现规模化发展,主要依靠两点:一是打好各地农时的时间差,机器不停歇,连续跨区作业;二是增加合作社农机数量。

  ”年头到年终基本没有闲的时候。“赵栓振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合作社一年的跨区作业路线。每年合作社会进行三次大规模出征,春季一般3月出发,目的地为山西、河北北部,5月初返回。稍作准备后,出发开始”三夏“机收作业,南线目的地为安徽、河南,一路向北移动,到6月中旬基本抵达河北,接下来的10天左右进行省内跨区作业,作业地区涉及邯郸、邢台、辛集、衡水、保定、唐山等地。7月中旬开始西北线跨区作业,目的地为内蒙古、甘肃、宁夏等,8月中旬”三夏“车队返回河北。与此同时,7月中旬”三秋“玉米收获车队开始出发,南线目的地为河南,9月初返回河北。9月中下旬开始本地”三秋“作业。10月中旬开始北线作业,目的地为张北,直至11月份才返回藁城,结束了全年的跨区作业,开始进行农机具保养。

  合作社车辆这样一年走下来,收益如何呢?赵栓振告诉记者:”机具出征的收入主要看当年跨区作业市场和合作社订单情况。“据统计,跨区机收市场乐观的情况下,一台机器一年作业面积可达1000余亩,最多可获利润9―10万元,平均利润也可达7万元左右。据赵栓振了解,在合作社收益最低的一年,一台收割机的年利润也在4―5万元。

  毋庸置疑,增加车辆是合作社增加收入与扩大规模的捷径。据了解,近年来,合作社迅速壮大,目前,社内共有机手180多人,农户46户,社员带机入社的机具包括大型拖拉机68台、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72台、大型玉米收获机9台、小型拖拉机8台,以及各类农机具190多台(套),全部机具的所有权归机手所有。

  赵栓振为合作社算了一笔账,小麦收获为每年跨区作业的重头戏,在”三夏“作业期间,一台收割机一个作业季可收获1000多亩地,合作社从中提取维护费5000多元,合作社现在收割机72台,提取维护费达30多万元,其中纯利润为10万元左右。

  福利:二次分红加集体采销

  记者从社员处了解到,吸引众多社员入社的不仅仅是对跨区作业的安排,还有合作社提供的各种福利,其中包括二次分红、免费维修、免费培训和集体采销等。

  据了解,合作社社员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带机入社的社员,另一种是带技入社的社员,带技入社成员主要为维修人员,享受工资收入,无作业费用;带机入社成员主要为机手,享受作业费用,并无工资收入。为吸引更多农户带机入社,合作社对带机入社的成员给予二次分红,赵栓振告诉记者:”每年年底合作社盘点盈余时,利润一般在20万元以上,合作社的原则是社内不留钱,需要资金大家摊,所以每年合作社都会把全部受益合理分配给社员。“

  每年年初,合作社会向社员了解新一年的购机情况,需要购新机具的社员会向合作社报名,报名后由合作社集体购机,购机补贴手续可由合作社协助办理。在全价购机的大背景下,许多农民在购机融资方面会有一定压力,赵栓振表示:”合作社可帮助农民与企业沟通,协商资金无息垫付问题,有合作社做担保,企业都会同意垫资。“

  合作社以农民便利为最终目的,因此,为社员提供了一系列集体采销的福利。在采购方面,社员可参与集体采购,如购置化肥、种子和农药等农资产品,团购价大大低于零售价;又或是各种零配件,维修站可以批发价购进企业配件,社员就可以低廉的价格更换配件。在销售农产品方面,合作社可以联系经常合作的经销商,以最高的价格收购农作物。

  此外,每年10月底,合作社都会邀请专家对社员进行统一培训,主要内容为农机具的保养、维修等,同时,还会针对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进行集体讨论。

  专家点评: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研究员张宗毅:

  合作社应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业务方向

  该合作社紧紧围绕农机手的需求,提供日常农机维修、跨区作业组队服务(包括作业信息对接服务、统一议价与代收作业费服务、随队维修与紧急加油服务等)、代购农资服务、培训服务、代办农机购置补贴服务、购机垫资担保服务等等,将分散的农机手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支转战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的强有力的农业生产队伍。可以说,合作社就是机手们的保姆和娘家,为农机手外出作业保驾护航,让农机手外出跨区作业遇到的风险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不至于因为突发机器故障又找不到维修点而长时间停工;不至于因为盲目流动而将大量时间浪费在作业机会搜寻上;不至于因为势单力薄而无法跟外地中介讨价还价。在农机作业主体仍然是以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机户为主的今天,我们农机化发展需要这样的保姆型合作社。

  但要注意到,在全国范围内农机保有量的逐渐增多、部分机具甚至已经趋于饱和情况下,跨区作业的作业半径在全国范围内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合作社应及时调整把为机手提供跨区作业中的系列服务作为主要收入渠道的现状,考虑通过为周边农户提供代耕、托管、农产品收购、农产品初加工及销售等业务,拓宽收入来源,规避经营风险,同时为农机手和周围农民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化系主任刘占良:

  合作社应形成”与客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意识

  企业”归拢“农机户组建合作组织是农机合作组织典型的形成机制之一,组织形成的动力是规模效益和多赢。对于本文中的农机维修企业而言,这样的方式既可保证固定的维修服务客户,又可实现其经营目标;对众多的农机户来说,由于作业期有限,机器的可靠性是取得效益的重要因素,维修企业提供的维修服务既解机手的后顾之忧,机手又可共享维修资源所带来的规模效益,以及组织化所产生的其他规模效益。

  规模效益的取得和组织的持续发展有赖于科学化管理和运作以及组织内部合理的分配制度。该合作社成功之处正在于此。合作社除了做好完善的后勤保障,还抓住了”作业市场“这一关键,根据各地作业时间信息,积极联系业务,组织开展跨区作业。这样既减少了交易成本,又增加了机组的作业量,是增加组织成员效益的根本,同时也实现了整个社会农机资源的充分利用。

  这里提供两点建议,一方面,专业化分工和科学地调度等科学化的管理手段是组织整体效益增加的保证。当今的合作社有别于以前”大锅饭“的生产队,组织内部合理的分配制度是维系组织存在的重要条件之一,合理的分配制度有利于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反之,分配制度不合理一定会出现消极怠工,成员退出,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组织的解体。另一方面,作为合作社的管理者,一定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品牌意识和风险意识,与客户保持沟通,切实了解客户的需求,通过组织内部建设努力使客户满意,通过不同形式与之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守住已占领的市场和开拓新市场,以取得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河北省农机局副局长郭恒:

  管理者管理能力对合作社整体发展有影响

  在听完增收农机合作社跨区作业经后,深深为管理者赵栓振的经营能力折服。增收农机合作社以维修业务为基础,从小麦跨区机收起步发展,但不一样的是,合作社紧紧把握住各地农时,从3月开始跨区耕、播、收作业,一直到11月份,最大限度拉长跨区作业时间;同时,合作社又瞄准春耕、”三夏“”三秋“三大作业季的主产区,”抱团“出征,合理安排机手作业时间,通过合理调配和规划,使得合作社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最终使合作社和社员获得最大利润。此外,合作社全体成员在收获跨区作业中用劳动成果换来的红利之余,还享受着合作社这个集体带给他们的福利,所有社员都干劲十足。由此可见,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对合作社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提高农机合作社管理者的职业素养也是当前农机合作社发展探索道路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本文链接http://www.xnz360.com/41-132235-1.html

标签:农机 的发展 维修

上一篇:全国春耕生产农机化技术培训启动
下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通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