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处处涌春潮,广大农民又开始了一年的春耕。走进威海农村,农民忙着采购种子、化肥,机耕田地……在热热闹闹忙春耕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新鲜事,这些都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现代农民的新观念、农村的新变化。
刘建军正在对农机进行日常保养维修。 记者 王彦博 摄
“铁牛”不歇勤耕作
和煦温暖的春风,新鲜芬芳的泥土,轰鸣作响的“铁牛”……春耕的序曲已经奏响。3月11日上午,记者在临港区汪疃镇西三庄看到,田间地头一派春耕的热闹景象,村民刘建军正驾驶着崭新的大“铁牛”在田间作业。
刘建军正在驾驶的大“铁牛”是今年1月份新添置的,也是全镇最大的农机。“因为群众耕地要求高,我才买了这辆新车,总共花了十四万元,国家补贴了五万六千元。”刘建军说,这辆新车比以前的车跑得快,耕地深,质量好,老百姓都满意。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四月中旬,是刘建军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了。每天天还没亮,他就要起来耕地了。“最忙的时候,有时候凌晨2点就要起来干活,最晚能干到半夜12点。平均一天要耕七八十亩地。”刘建军说,他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
今年46岁的刘建军是西三庄名副其实的农机大户,从1997年购买第一辆拖拉机,到现在家里拥有十辆大型农机,耕地、种花生和土豆,收割玉米和小麦的机械应有尽有,他对农用拖拉机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还记得1997年的时候,我买了全村第一辆拖拉机,当时是五万五千块钱,光贷款就五万块。那时候用农机耕地的少,什么都要看人力,现在种地省事多了,这一切都是农机给我带来的。而且现在买农机国家还有补贴,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贷款了。”刘建军回忆道。
由于刘建军耕地的质量好,所以周围几个村子的人都找他去耕地。这么多年,刘建军对耕地一直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质量第一”。“种地是老百姓天大的事,耕不好地,庄稼就长不好。”刘建军告诉记者,他给村民耕地从来都是追求质量,一遍耕不好就耕两遍,直到耕好为止。“我不怕浪费柴油,别人耕地用一桶油,我用两桶,就是要保证质量。每当别人夸我耕地耕得好,我心里就感觉真美。”刘建军笑着说。
不光自家的农机多,刘建军工作起来也有新法子。他出门耕地都是三辆车同时开工,自己在前面开一辆,后面两辆雇人开。刘建军给他的新法子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农机三组合”。第一辆车在前面将玉米秆打碎,第二辆车将地耕一遍,最后一辆车把耕完的地再旋耕一遍,这样既能保证土壤松散,又能将玉米秆碎渣和土壤完全混合在一起,给庄稼提供肥料。
“农机三组合”耕一亩地要120元钱,尽管价格贵点,却很受村民欢迎,种植大户纷纷要求用“农机三组合”耕地。刘建军的十辆农机车,不仅解决了自家四五十亩地的耕种问题,而且每年还能给他带来十多万元的收入。
“现在就是要靠科技兴农,给农民服好务,让大家都能省点力气。”刘建军告诉记者,自己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将来所有的庄稼地都能实现机械化,这样像他一样的农民就都能在家好好享受生活。